夫妻共同财产到底包括哪些?离婚时别让自己吃亏!
婚姻不仅是感情的结合,也涉及财产的归属问题,许多夫妻在离婚时因财产分割闹得不可开交,根本原因在于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认知模糊,法律上究竟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财产?哪些财产属于共同所有,哪些又属于个人财产?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核心范围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共同取得或产生的财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无论一方收入高低,婚后赚取的工资、奖金均属于共同财产。
2、生产经营、投资收益:如合伙开店的盈利、股票基金收益、房产租金等。
3、知识产权收益:婚后创作或发明的作品、专利带来的经济收益(如稿费、版权费)。
4、继承或受赠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说明“仅归一方所有”,否则视为共同财产。
5、住房补贴、公积金:婚后累积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离婚时可主张分割。
6、婚后购买的房、车等资产:无论登记在谁名下,原则上属于共同财产。
特别注意: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增值(如婚前房产婚后涨价),若未投入共同资金管理,仍归个人所有;但若婚后共同还贷或装修,则另一方有权主张补偿。
二、如何避免财产纠纷?4个实用解决方案
1、签订书面财产协议:婚前或婚内明确约定财产归属,避免争议。
2、保留财务凭证:如婚前购房合同、还款记录,婚内投资收益证明等。
3、定期梳理财产清单:对婚后资产进行分类登记,明确个人与共同财产的界限。
4、咨询专业律师:涉及大额资产或复杂情况时,提前寻求法律建议,规避风险。
**三、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工资、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
《民法典》第1063条:规定个人财产范围,如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金等。
《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26条:强调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自然增值原则上不分割。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是婚姻中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尤其涉及房产、投资等高价值资产时,更要提前规划。核心原则是“婚后共同创造的财富属于双方”,但个人财产的保护同样重要,建议夫妻双方通过协议、财务透明化等方式明确权属,既能维护感情,也能保障自身权益。
婚姻需要经营,财产问题更要“算明白账”,遇到争议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用法律武器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有哪些(密度约3%)
原创声明:本文结合法律实务与生活场景,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指南,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夫妻共同财产到底包括哪些?离婚时别让自己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