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天面对的工作环境可能正悄悄伤害你吗?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关注薪资、晋升和职业发展,却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每天所面临的“隐形杀手”——职业危害,什么是职业危害?它离我们有多远?又是否真的像听起来那么遥远?
职业危害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可以说,它是每位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都可能遭遇的风险之一,从工厂车间的粉尘到办公室久坐引发的颈椎病,从建筑工地的高空坠物到医生护士长期接触病人感染疾病,这些都属于职业危害的范畴。
职业危害到底是什么?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可能导致身体损伤、疾病或心理损害的现象,这些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如噪音、高温)、化学性(如有毒气体、粉尘)、生物性(如细菌、病毒)以及心理性(如高强度压力、情绪耗竭)等。
- 在化工厂工作的员工长期接触苯类物质,容易患上白血病;
- 长时间使用电脑的白领容易出现鼠标手、颈椎病、视力下降;
- 护士长时间夜班、高压工作,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若防护不到位,可能面临坠落风险。
这些都是典型的职业危害表现。
职业危害为何常被忽视?
很多人对职业危害缺乏认知,往往是因为它们不像工伤那样“来得突然”,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体健康,比如尘肺病可能需要十几年才显现症状;慢性腰椎劳损也常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部分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忽视安全投入;一些员工出于对岗位稳定的考虑,也不敢轻易发声,这就导致职业危害成了“看得见的风险,摸不着的保障”。
职业危害与法律保护息息相关
我国早已意识到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侵害,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条件和防护措施,一旦发生职业病,劳动者有权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并获得相应赔偿。
但现实中,很多劳动者并不清楚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得如何维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职业健康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参考:如何防范职业危害?
- 增强职业健康意识: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 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熟悉本岗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
- 合理表达诉求:如果发现单位未提供必要防护措施,应主动沟通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 学会记录证据:一旦怀疑因工作原因患病,应及时保存相关工作记录、医疗报告等材料。
- 及时申请职业病诊断:可通过当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专业鉴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得强迫从业人员超强度劳动或冒险作业。
小编总结:
职业危害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每个劳动者都应该正视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工资条上的数字,而忽略了健康这一最宝贵的财富,企业要承担起责任,劳动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当双方共同重视职业健康,才能真正实现“体面劳动,健康生活”的目标。
如果你正在经历某种疑似职业危害的情况,请不要沉默,勇敢为自己发声,你的健康,值得被认真对待。
本文由法律与职业健康专栏原创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你知道每天面对的工作环境可能正悄悄伤害你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