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新标准是什么?一文说清法律责任!
“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新标准是什么?会不会被直接抓去坐牢?”信用卡逾期是否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最新法律规定的立案门槛,今天我们就从专业角度,用大白话为大家解析清楚!
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的核心变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2021年3月1日生效),信用卡逾期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调整:
1、金额门槛提高:单卡逾期本金从原来的1万元上调至5万元(不含利息、违约金等),且必须是经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未归还。
2、时间认定放宽:若持卡人因失业、疾病等特殊原因暂时丧失还款能力,银行需给予更长的协商期,逾期时间从原来的“连续3个月”延长至“累计6个月”。
3、恶意透支认定更严格:需明确持卡人存在“非法占有目的”(例如透支后失联、转移财产、挥霍资金等),否则不轻易定性为信用卡诈骗。
重点总结:新标准更注重保护非恶意逾期的持卡人,但对“明知还不上仍大额透支”的行为打击力度加大。
遇到信用卡逾期怎么办?律师建议3步自救
1、及时与银行沟通:逾期后第一时间联系银行说明困难原因,申请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可分60期),避免被认定为“恶意”。
2、保留协商证据:通话录音、书面协商函、收入证明等材料要留底,防止银行单方面推动立案。
3、避免“以卡养卡”:通过其他信用卡套现还款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风险极高!
**相关法律条文依据
1、《刑法》第196条:明确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强调“非法占有目的”和“经催收不还”的双重前提。
2、《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贷,信用卡逾期利息、违约金总和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出部分可主张减免。
3、《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持卡人因特殊原因无法还款时,银行应提供平等协商机会。
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新标准的本质是“宽严相济”:对非恶意逾期的普通人,法律给予更多协商空间;但对故意逃避债务、转移资产的行为,依然会重拳出击。老铁们切记:逾期不可怕,失联最危险!合理规划财务、主动沟通才是化解风险的关键。
最后提醒:如果已被银行起诉,务必在15天内提交书面答辩,主张自身非恶意逾期的证据,避免缺席判决导致败诉!
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新标准是什么?一文说清法律责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