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新标准是什么?逾期多久会被起诉?
近年来,信用卡逾期问题频发,不少持卡人因资金周转困难或疏忽导致还款逾期,甚至面临被银行起诉的风险,而2021年起,我国针对信用卡逾期立案标准进行了调整,逾期金额、时间、持卡人主观态度等因素成为立案的关键依据,究竟新标准有哪些变化?逾期多久会被起诉?这篇文章为你详细解答。
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的三大核心变化
1、逾期金额门槛提高:根据新规,单张信用卡逾期本金超过5万元(含利息、违约金等总金额)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透支”,银行有权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但需注意,这一金额需满足“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3个月未还款”的条件。
2、时间节点更明确:此前部分银行对逾期起诉的时间要求较为模糊,而新标准明确,若持卡人逾期超过6个月且无积极还款意愿,银行大概率会启动法律程序。
3、“恶意透支”认定更严格:新规强调,持卡人是否存在逃避催收、转移资产、虚假申卡等行为,将成为判断“恶意透支”的重要依据,若被认定为主观恶意,即便金额不足5万元,仍可能面临立案风险。
逾期后被起诉怎么办?三步应对策略
1、第一时间与银行协商:收到催收通知或律师函后,主动联系银行说明逾期原因,并提供收入证明、疾病证明等材料,争取分期还款或减免利息。
2、避免失联,保留证据:切勿拒接银行或法院电话,同时保存所有沟通记录(如短信、邮件、录音),证明自己非主观恶意逾期。
3、寻求专业法律帮助:若已进入诉讼阶段,建议委托律师分析案情,利用《民法典》第680条关于“利息过高可申请调整”的规定,降低还款压力。
**相关法条依据
《刑法》第196条:明确“恶意透支”信用卡属于信用卡诈骗罪,金额达5万元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持卡人因特殊原因无法还款时,可与银行达成个性化分期协议,最长可分60期偿还。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强调银行需进行两次以上有效催收且间隔30天,方可认定“恶意透支”。
2021年信用卡逾期新标准的核心,是打击“恶意透支”行为,而非“误伤”短期资金困难的持卡人。关键点在于:是否积极沟通、是否有还款意愿,若因失业、疾病等原因逾期,务必主动协商,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若消极逃避,即便金额较小,也可能被列入“老赖”名单,影响征信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信用卡是工具,不是陷阱,理性消费、按时还款,才是避免风险的根本。
2021年信用卡逾期立案新标准是什么?逾期多久会被起诉?,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