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还能分财产吗?民法典有时效限制吗?
离婚时没分清的财产,离婚后还能继续分割吗?会不会过了时间就不能要了? 很多夫妻在离婚时因情绪矛盾或法律知识不足,对财产分割问题草草了事,事后却后悔想要重新分配,但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分割财产确实存在时效限制,超过期限可能丧失主张权利,这一点很多人并不清楚。
**为什么离婚后分割财产有时效?
《民法典》第1092条明确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另一方可在发现上述行为之日起3年内向法院请求重新分割财产,而针对离婚时未处理的财产(比如漏分的房产、未申报的投资收益等),《民法典》第188条适用普通诉讼时效,即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3年内可起诉,最长不超过离婚后20年。时效一旦过期,法院将不再支持诉求,这意味着你可能会永久失去主张财产的权利。
如何应对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时效问题?
1、及时协商:离婚后若发现财产未分割,优先尝试与对方协商,并留存书面协议;
2、收集证据:保留财产权属证明(如房产证、银行流水)、离婚协议原件等,证明财产属于婚姻存续期间取得;
3、法律途径:若对方拒绝配合,需在3年内向法院起诉,重点主张“发现财产未分割的时间点”,避免因时效过期败诉;
4、特殊情况处理:若对方存在隐藏财产行为,及时申请调查令,从“发现之日”重新计算时效。
**相关法条依据
《民法典》第1092条:夫妻一方侵害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及3年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188条:普通民事权利3年诉讼时效及20年最长保护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83条:离婚后未分割财产的可另行起诉,但受时效限制。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核心在于“时间”和“证据”,无论是对方故意隐藏财产,还是自己疏忽遗漏,都要牢记3年诉讼时效的“红线”,实践中,不少当事人因拖延或证据不足导致败诉,人财两空”。建议在离婚时委托专业律师梳理财产清单,避免后续纠纷;若离婚后发现问题,务必及时行动,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毕竟,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离婚后还能分财产吗?民法典有时效限制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