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下来了,但对方就是不还钱?强制执行到底怎么执行?
生活中,很多人打赢了官司却面临“执行难”的困境——对方明明有财产,却故意拖延甚至转移资产,这时候,“强制执行”就成了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强制执行到底怎么执行?需要走哪些流程?普通人又该如何配合法院高效追回欠款?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讲清楚。
一、强制执行的核心逻辑:法院如何“帮你要钱”?
很多人以为,拿到胜诉判决后法院会自动帮你执行,其实不然!强制执行必须由当事人主动向法院申请(法律规定期限内),法院才会启动程序,执行的关键在于“查人找物”——找到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线索,并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变现或划扣。
具体流程分为四步:
1、提交申请:向原审法院或财产所在地法院递交《强制执行申请书》,附生效判决书、身份证明等材料。
2、立案调查:法院通过“总对总”系统查询对方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信息。
3、执行措施:根据财产类型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拍卖等手段(例如划扣工资卡、拍卖房产)。
4、结案回款:执行到位后,法院将款项划转给申请人;若对方确无财产,则裁定“终本”(终止本次执行),但发现新线索后可随时恢复。
注意!法院不会主动“24小时盯人”,申请人需积极提供财产线索(如对方微信号绑定的实名银行卡、近期新购车辆等),才能提高执行成功率。
**二、遇到“老赖”耍赖,如何破局?
场景1:对方偷偷转移财产怎么办?
▶解决方案:立即向法院申请撤销转移行为!根据《民法典》第539条,若对方以明显低价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债权人可起诉撤销交易。
关键动作:收集转账记录、买卖合同等证据,申请法院调取对方近1年的银行流水。
场景2:对方名下“没钱没房”怎么执行?
▶解决方案:扩大财产调查范围!可执行财产包括:
- 配偶共有房产(需证明债务用于家庭共同生活)
- 支付宝/微信零钱、理财通等网络资金
- 住房公积金、退休金、保险保单现金价值
- 第三方到期债权(如他人欠被执行人的借款)
场景3:对方玩失踪,如何推进执行?
▶解决方案:申请“限高令”+“失信黑名单”!
限高令:禁止乘坐高铁、飞机,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失信惩戒: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贷款等领域全网公开失信信息,倒逼对方主动还款。
**三、法律依据:这些条文给你撑腰!
1、《民事诉讼法》第243条:执行员接到申请后应立即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民事诉讼法》第247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其财产。
3、《刑法》第313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强制执行不是“一纸空文”,但也不是“万能钥匙”。核心要点就三点:
1、主动出击:判决生效后2年内必须申请执行,拖延可能导致对方转移财产。
2、证据思维:日常留意对方的消费记录、社交动态,及时向执行法官提供线索。
3、善用威慑:通过限制消费、司法拘留、刑事追责等多重手段,打破“老赖”侥幸心理。
法律保护积极维权的人,与其抱怨“执行难”,不如从今天起学会用法律工具捍卫自己的权利!如果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尽早咨询专业执行律师,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
法院判决下来了,但对方就是不还钱?强制执行到底怎么执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