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签合同还拖欠工资,员工只能吃哑巴亏吗?
"公司既不签劳动合同,又拖着三个月工资不发,我该怎么维权?"这种双重侵权的行为在中小企业中并不少见,但很多劳动者因为缺乏法律知识,白白错失维权良机,今天作为从业15年的劳动法律师,为大家拆解应对策略。
一、收集证据链比合同更重要
很多劳动者误以为"没签合同就没证据",实则大错特错!以下6类证据可形成完整证据链:
工资流水/转账记录(备注"工资"更佳)
考勤打卡记录(纸质签字版或电子系统截图)
工作证/门禁卡(需显示公司名称)
工作沟通记录(微信、邮件、钉钉等)
社保缴纳记录(即便公司按最低基数缴纳)
同事证人证言(2人以上更具效力)
二、双倍工资差额索赔有时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82条,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主张时效为1年,注意这个时效是按月递减的,比如入职满13个月时,只能主张最后1个月的双倍工资。
三、拖欠工资维权三步走
1、协商阶段:保存书面催要记录,微信文字沟通优于口头
2、投诉阶段:携带证据向劳动监察大队实名举报(处理周期约15工作日)
3、仲裁阶段:主张项目包括拖欠工资+双倍工资差额+经济补偿金(可主张拖欠金额25%的赔偿金)
建议参考方案
优先通过12333热线投诉,劳动监察介入后超60%企业会妥协,若公司态度强硬,立即申请劳动仲裁,建议在离职前收集证据,特别注意保留离职证明或辞退通知书。
【相关法条】
- 《劳动合同法》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法》第82条:未签合同需支付二倍工资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仲裁前置程序规定
小编总结
遇到双重侵权别慌张,证据收集是核心,时效把握是关键,很多劳动者因担心"撕破脸"选择隐忍,反而纵容了企业违法行为,劳动仲裁记录不公开,不会影响后续求职,与其在朋友圈吐槽,不如用法律武器拿回应得权益——你的每一次维权,都在推动用工环境变得更规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