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怎么处理?后果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开车撞到人或物后一走了之,看似能“逃避责任”,但真相是——逃逸只会让问题雪上加霜!很多车主误以为“逃了就能躲过赔偿或处罚”,这种行为不仅面临更重的法律后果,还可能让受害者陷入生命危险,现实中,有人撞倒护栏后直接离开,结果被监控拍下;也有人蹭到电动车后逃逸,导致伤者因延误救治加重伤势。逃逸行为直接升级为刑事犯罪,绝非“私了”或“侥幸逃脱”能解决。
遇到事故千万别逃!正确解决方案在这里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无论责任在谁,第一时间冷静处理才是关键。
1、保护现场,救助伤者:停车后打开双闪,放置警示标志,并拨打120救助伤者(若有)。
2、立即报警:主动拨打122报警,说明事故地点、伤亡情况及车辆信息。
3、配合调查:如实向交警陈述经过,保留行车记录仪、现场照片等证据。
注意:即使事故轻微或无人在场,也需报警备案。逃逸不仅面临刑事责任,保险公司也可能拒赔,最终得不偿失!
相关法律条款:逃逸后果白纸黑字写进刑法
根据我国法律,肇事逃逸的后果极其明确:
《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造成事故后逃逸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逃逸者需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保险公司有权拒赔商业险部分,车主需自掏腰包。
小编总结:别让一时冲动毁掉一生
肇事逃逸的本质是逃避责任,但法律绝不纵容这种侥幸心理,无论事故大小,主动报警、保护现场是唯一正确选择,现实中,有车主因剐蹭后逃逸被判刑3年,也有人因及时救助伤者获得从轻处理。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事故的态度!开车上路难免意外,但守住法律底线,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安全驾驶,责任在心,才是真正的“避险之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