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逾期被法院起诉了,真的会坐牢吗?
最近收到不少网友私信,说自己因为银行贷款逾期被起诉到法院,担心会不会被拘留甚至坐牢,别慌!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实务角度,手把手教您如何正确应对这类纠纷,既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避免陷入更严重的法律风险。
**一、被起诉后必须做的4件事
1、确认起诉真实性
- 收到法院传票后,第一时间拨打12368司法服务热线核实案件编号,警惕冒充法院的诈骗分子。
- 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自己是否已被立案,避免因错过应诉时间导致败诉。
2、积极应诉,切忌玩消失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缺席判决,这意味着银行主张的利息、违约金可能被全额支持。建议在15天答辩期内提交书面答辩状,重点说明逾期原因(如疫情失业、重大疾病等)并提供证据。
3、抓住调解黄金期
开庭前法院会组织调解,此时主动联系银行协商分期还款或减免部分利息,成功率远高于判决后,曾有客户通过调解将36万元本金分5年偿还,免除近8万元罚息。
4、财产保护与执行应对
- 若调解失败,提前梳理个人财产清单(需保留基本生活费用)。
- 败诉后收到《执行通知书》的,务必在10日内申报财产,恶意转移资产可能构成拒执罪。
**律师建议参考
✅保持冷静:民事借贷纠纷不涉及刑事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恶意逃废债,否则不会拘留。
✅证据为王:整理工资流水、医疗记录等证明还款困难的资料,提交法庭可影响判决尺度。
✅止损优先:若确实无力偿还,可考虑以名下资产抵债,避免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子女升学。
**相关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的,需支付逾期利息。
2、《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履行的,需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3条:失信人将被限制乘坐高铁、购买不动产等消费行为。
银行贷款逾期被起诉绝非世界末日,核心在于证明非恶意违约并展现还款诚意,与其逃避,不如主动沟通争取调解方案。法律保护的是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但若抱着“躺平”心态消极应对,可能面临资产冻结、信用破产等严重后果,如果您正面临类似困境,建议立即咨询专业律师制定个性化应诉策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