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孩子已成年,父母还需要争抚养权吗?
当夫妻感情破裂走向离婚时,抚养权争议往往是焦点问题,但如果孩子已经年满18周岁,抚养权归属还是父母的"必争之地"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案例中却暗藏诸多法律细节。
一、成年子女抚养权的核心判定逻辑
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义务,而成年子女原则上不在抚养权判定范畴内,但特殊情况下仍需注意: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例外:若成年子女因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无法独立生活,法院可参照未成年子女标准处理抚养权归属;
2、在校学生过渡期:对于尚在高校就读、无经济来源的成年子女,实践中可能协调双方继续履行抚养义务;
3、重大疾病保障:子女若突发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仍需承担法定扶养责任。
二、成年子女的自主选择权
与未成年子女不同,成年子女在父母离婚案件中有独立表达意愿的权利,法院在审理涉及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时:
- 会重点听取子女本人对居住安排、财产分配的意见
- 尊重子女选择与哪方共同生活的意愿
- 允许子女独立主张要求父母履行特定义务
三、常见实务争议焦点
笔者代理的2022年杭州某离婚案中,男方以"女儿读研需要学费"为由主张获得"抚养权",最终法院判定:
- 研究生教育不属于法定义务范畴
- 但双方自愿签订《补充抚养协议》的,可按约定执行
经济支持可转化为财产分割中的补偿条款
建议参考:
1、子女成年后离婚的,建议通过《离婚协议》明确教育、医疗等费用的分担方式
2、涉及残疾子女的,提前准备医学鉴定报告
3、充分利用调解程序协商过渡期抚养安排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义务
- 《民法典》第1067条: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小编总结:
成年子女抚养权判定本质是从"权利归属"向"责任分担"转变的过程,法律不再简单判定"跟谁生活",而是着重解决特殊群体的生存保障问题,建议当事人重点收集子女生活状况、医疗证明等证据,通过协商制定个性化方案,毕竟,子女成年后的家庭关系,更需要体现尊重与协商的智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