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时孩子已经成年,法院还会考虑抚养权问题吗?
当父母决定离婚时,如果孩子已经成年,很多人会疑惑:"这种情况下,法院还需要像对待未成年子女一样处理抚养权吗?" 我国法律对成年子女在父母离婚案件中的权益有明确规定,但处理方式与未成年子女存在本质区别。
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子女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离婚时一般不涉及抚养权判决。" 这意味着,如果成年子女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法院通常不会强制判定抚养权归属某一方,但需注意两种特殊情况:
1、子女虽成年但仍在接受高等教育或患有重大疾病,无法独立承担生活费用的,父母仍需协商或由法院判定经济支持责任;
2、子女因身体或精神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父母离婚时需明确后续照护方案。
建议参考:
- 成年子女可主动向父母表达自身诉求,例如学费分担、婚嫁支持等
- 父母可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方式
- 涉及特殊照护需求的,建议提前进行医疗鉴定并留存证据
相关法条:
1、《民法典》第1085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53条:抚养费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止,但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可要求继续支付
小编总结:
父母离婚时,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重点已从"抚养权归属"转向"特殊需求的保障",法院不再强制判决抚养权,但会关注子女教育、医疗等合理需求,作为成年子女,既要理解父母婚姻自主权,也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年不等于法律保护的终止,而是责任与权利的重新平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