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受欺诈怎么赔偿
一、买卖合同受欺诈怎么赔偿
在买卖合同中受欺诈,可通过以下方式寻求赔偿:
一是撤销合同并索赔。受欺诈方有权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后,合同自始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例如为履行合同支付的运输费、仓储费等直接支出,以及因合同履行预期可得的利益损失等。
二是要求继续履行并赔偿损失。若受欺诈方希望继续履行合同,欺诈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赔偿因欺诈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如因欺诈导致的额外费用支出、价格差异损失等。
三是主张惩罚性赔偿。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依据相关法律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二、买卖合同受哪条法律保护
买卖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编相关规定保护。
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买卖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同时要保证标的物的质量符合约定等。买受人则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地点、时间支付价款等。
对于买卖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环节,《民法典》都有相应的规范。其中包括对违约责任的规定,如果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些规定旨在维护买卖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
三、买卖合同受行政法调整吗
买卖合同主要受民法调整,而非行政法。
买卖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法侧重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买卖合同中,主要涉及买卖双方关于标的物的交付、价款的支付、权利义务的分配、违约责任等内容,这些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行政法调整的关系通常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不平等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与买卖合同中平等主体之间的自主协商、自愿交易等特点有本质区别。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买卖合同可能会间接受到行政法的影响。例如,当买卖的标的物涉及特殊物品时,相关行政会对买卖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作出一些限制或规定,但这并不改变买卖合同主要受民法调整的本质。
以上是关于买卖合同受欺诈怎么赔偿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合飞律师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