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究竟有哪些?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常见的表外业务包括以下几种:
1、担保类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
2、承诺类业务:如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互换合约等。
4、投资银行业务:如证券承销、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
建议参考:在进行表外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风险评估:对表外业务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表外业务的合规操作和风险管理。
3、信息披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表外业务的信息。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证券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一)证券经纪;(二)证券投资咨询;(三)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四)证券承销与保荐;(五)证券自营;(六)证券资产管理;(七)其他证券业务。
小编总结: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应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投资者也应关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