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平等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4、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宪法对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公民的劳动权利、休息权利,以及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归侨和侨眷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0、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1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
建议参考:
1、了解自己的权利:公民应该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以便在需要时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2、遵守法律:公民应该遵守法律,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权利。
3、维护社会秩序: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监督政府:公民应该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政府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的权利。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小编总结: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