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买房父母出钱了,离婚时房产怎么分配?律师详解3种情况
一、法律核心依据:父母出资的性质决定房产归属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和第1063条,婚后购买的房产默认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父母出资部分需分情况认定:
1、若父母出资被认定为“赠与”:
- 无特别约定,默认视为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赠与,离婚时按共同财产均分。
例外:若父母明确表示“仅赠与子女一方”,需提供书面协议或转账备注,此时出资对应的房产份额归个人所有。
2、若父母出资被认定为“借贷”:
- 需提供借条、聊天记录等证据,离婚时债务由夫妻共同承担,房产分割需扣除借款部分。
重点提示:父母出资性质争议是离婚房产纠纷的核心,证据留存(如转账记录、书面约定)是关键!
二、**3种常见情形下的分配规则
情形1:父母全款出资购房,登记在子女一人名下
有书面约定:如赠与协议写明“仅赠与自己子女”,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分割。
无书面约定:司法实践中可能认定为对子女个人的赠与,但需结合当地判例(如北京、上海倾向保护出资方子女)。
情形2:父母部分出资,夫妻共同还贷
- 父母出资部分按“赠与”或“借贷”认定:
- 若为赠与,按出资比例折算为夫妻共同份额,离婚时均分。
- 若为借贷,需先偿还父母债务,剩余价值再分割。
增值部分:无论产权归属,婚后共同还贷及对应增值部分,未署名方有权要求补偿。
情形3:父母与夫妻签有书面协议
协议明确“借款”或“赠与对象”:按协议约定执行,法院优先采纳书面证据。
口头约定无证据: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主张个人权益的一方可能败诉。
三、离婚时如何争取最大权益?律师建议3步操作
1、收集证据:
- 父母出资的银行流水、借条、聊天记录(如父母明确出资用途的对话)。
- 房产登记信息、购房合同、还款记录。
2、协商优先:
- 若对方认可父母出资为“个人赠与”,可通过离婚协议书面约定房产归属,避免诉讼。
3、诉讼策略:
- 主张父母出资为“借贷”时,需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如借条+转账记录+证人)。
- 若房产登记在对方名下,可要求折价补偿(按出资比例分得对应房款)。
四、**典型案例参考
案例1:男方父母婚后出资50万首付,房产登记在夫妻名下,无书面约定,法院认定50万为共同赠与,女方分得50%份额。
案例2:女方父母转账100万购房并备注“仅赠女儿”,法院判决100万对应房产份额归女方个人所有,剩余部分均分。
婚后父母出资购房的离婚分配,核心在于出资性质证明和房产登记情况。
防风险建议:父母出资时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赠与个人”或“借款”性质。
补救措施:即使离婚前未签协议,可通过录音、聊天记录等补充举证。
法律咨询提示:各地法院对“父母出资”的认定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咨询当地律师制定针对性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