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无力还款,法院会怎么办?
当被执行人无力还款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法院会采取以下措施:
1、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法院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包括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
2、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这些财产,以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3、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法院可以限制被执行人进行高消费,如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酒店等,以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还款义务。
4、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5、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建议参考:
1、及时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无力还款,申请执行人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2、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可以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执行。
3、与被执行人协商还款计划:如果被执行人有还款意愿,可以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以减轻被执行人的负担。
4、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变化:申请执行人应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变化情况,及时向法院报告。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小编总结:当被执行人无力还款时,法院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申请执行人应及时申请强制执行,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与被执行人协商还款计划,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变化情况,被执行人也应积极履行还款义务,避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个人信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