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小偷算正当防卫吗
一、打死小偷算正当防卫吗
打死小偷是否算正当防卫,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正当防卫需满足起因、时间、主观、对象和限度五个条件。若小偷正在实施盗窃,为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转化为,此时面对正在进行的抢劫暴力侵害,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比如小偷在行窃被发现后,掏出凶器攻击,此时将其打死,可认定为正当防卫。
然而,如果小偷仅在实施普通盗窃行为,且未对他人生命安全构成紧迫威胁,将其打死大概率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因为一般盗窃行为的危害程度相对较低,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如小偷只是偷了少量财物准备离开,被发现后未反抗,却被打死,这种情况就很难认定为正当防卫。
二、单位
我国没有规定单位。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犯罪主体为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单位组织实施盗窃,获取财产归单位所有,数额巨大、影响恶劣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以自然人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盗窃罪的立案标准通常与盗窃数额相关。一般情况下,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1000元至3000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追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立案标准可能会相对高一些;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标准可能会低一点。另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不论数额多少,都应当立案追诉。“多次盗窃”指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入户盗窃”指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指携带枪支、爆炸物、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
三、当面拿走是盗窃还是
当面拿走财物认定为盗窃还是抢夺,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对物使用了暴力以及是否对人身具有危险性。
盗窃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秘密性并非仅指客观上不被人发觉,还包括自以为不被人发觉的行为方式。若行为人当面拿走财物,但被害人并未察觉或虽察觉但行为人自认为未被发现,仍符合盗窃特征。例如,趁被害人注意力分散,当面快速拿走其放在一旁的财物。
抢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抢夺行为表现为对物实施暴力,且该暴力可能对人身有一定危险性。比如,突然用力夺走被害人手中的提包,因用力可能使被害人身体失衡摔倒受伤。
司法实践中,判断当面拿走财物行为性质需综合考量。若只是平和取走财物,无对物暴力及对人身危险性,通常认定为盗窃;若对财物使用强力夺取,具有对人身的潜在危险,则可能构成抢夺。
以上是关于打死小偷算正当防卫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