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需要把握哪些点
一、正当防卫需要把握哪些点
正当防卫的把握要点如下:
1. 存在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臆想。例如,甲误以为乙要伤害自己而先发制人,实际上乙并无侵害意图,甲的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2.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应在不法侵害正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若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进行所谓的“防卫”则不属于正当防卫。比如,小偷已经偷完东西离开现场,此时再对其进行攻击,就不符合此条件。
3. 目的是防卫: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如果是出于报复等其他目的而实施攻击,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4. 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例如,甲被乙殴打,甲不能为了报复去攻击乙的无辜家人。
5. 限度适当: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需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等因素。如面对他人的轻微推搡,用刀具进行反击就可能超过了必要限度。
二、正当防卫致人死亡怎么判
正当防卫致人死亡的判决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若防卫行为属正当防卫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不构成犯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我国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当面临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不负刑事责任。
但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需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和防卫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对正当防卫是否成立及是否过当作出判断。
三、正当防卫致人重伤怎么判
正当防卫致人重伤的判决需依据具体情况判定。正当防卫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若防卫行为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就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判断是否构成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时,要综合考量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时机和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比如,面对轻微的推搡行为,使用刀具将对方砍成重伤,大概率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若构成防卫过当致人重伤,可能涉及。根据刑法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具体量刑时,会考虑防卫目的、过当程度、罪过形式等情节,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是关于正当防卫需要把握哪些点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