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赠送合同诈骗行为
一、如何认定赠送合同诈骗行为
认定赠与合同诈骗行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主观方面
1. 欺诈故意。赠与人具有欺骗受赠人,使其陷入错误认识并作出接受赠与意思表示的故意。例如,虚构赠与的原因,明明是为了骗取受赠人的财物或服务,却编造其他诸如慈善、感谢等虚假理由。
2. 非法占有目的。赠与人根本不打算履行赠与合同的主要义务,其目的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受赠人的财产性利益或非财产性利益归自己所有或者使第三人所有。
(二)客观方面
1.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赠与人可能会虚构自己的经济状况、赠与的财产来源等情况,或者隐瞒自己身负巨债根本无能力履行赠与等事实。
2. 受赠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反应。受赠人因为赠与人的欺诈行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并且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作出了接受赠与的表示,如受赠人因为相信赠与人有雄厚的财力而接受赠与,实际上赠与人是编造的谎言。如果没有赠与人的欺诈行为,受赠人不会作出这样的接受赠与的决定。
二、怎么避免专利诈骗行为
要避免专利诈骗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谨慎选择专利代理机构。查看代理机构的资质和信誉,正规的代理机构应具备相关专利代理资质,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不要轻信那些承诺百分百成功、超低价或者过度夸大宣传的代理机构。
2. 深入了解流程。自己掌握基本的专利知识,包括申请步骤、审批时间、费用等,这样能识别出不合常理的说法。例如,正常的专利申请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查周期,若有人称能快速绕过审查获取专利,很可能是诈骗。
3. 对陌生来电或邮件保持警惕。如果收到声称来自专利局或相关部门的通知,不要轻易相信,应主动联系官方机构核实。对于要求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支付不明费用的情况,坚决拒绝。
4. 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在签订任何与专利相关的合同前,仔细审查条款,确保没有隐藏的不合理规定或陷阱。
三、如何认定是被诈骗的人呢
认定一个人是否为被诈骗的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一是主观方面。被诈骗者往往是在诈骗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情况下产生错误认识。例如诈骗者称自己有特殊渠道可以获取高额投资回报,而被诈骗者基于这种虚构的情况,相信并作出相应行为。
二是客观方面。存在诈骗者实施欺骗行为的事实,像通过虚假宣传、伪造文件等手段。同时,被诈骗者因为这种欺骗行为遭受了财产损失或者有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比如被诈骗者按照诈骗者要求转账汇款,导致自己的资金减少;或者被诈骗者已处于即将转账的危险境地。
三是因果关系方面。被诈骗者的财产损失或者面临损失的危险是诈骗者的欺骗行为直接导致的,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联系。
以上是关于如何认定赠送合同诈骗行为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