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两年了,他们还敢天天打电话催债吗?
半夜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陌生号码,接起来却是个冷冰冰的声音:“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两年,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征信并采取法律手段。”挂掉电话不到两小时,又来一个……这种“电话轰炸”让人崩溃,更让人困惑:我都逾期两年了,怎么还在打?他们到底能不能这么搞?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一下这个问题——网贷逾期两年,平台或催收公司还有权利一直打电话吗?这些电话合法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得说清楚一件事:欠钱不还,确实不对,该承担的责任不能逃避。但反过来,债权方也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哪怕你真的逾期了两年,甚至更久,对方的催收行为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从法律角度看,是否还能打电话,关键要看两个维度:一是诉讼时效,二是催收方式是否合法。
先说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普通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比如你最后一笔还款是2022年1月1日,那从那天起算,到2025年1月1日前,平台理论上都可以起诉你,所以即便你逾期两年,只要没超过三年,平台依然有起诉权,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还在联系你——不是为了骚扰,而是想在时效内把债追回来。
但注意!有权利追债,不代表可以胡来。
现实中很多人被各种电话、短信、甚至“爆通讯录”搞得身心俱疲,有的催收人员冒充律师、公安,威胁要上门抓人、冻结银行卡,甚至给你的家人朋友频繁打电话施压,这些行为,统统违法!
《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第1032条说得很清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你逾期的是钱,不是人格权,他们无权把你欠款的事广而告之,更不能用恐吓、侮辱的方式催收。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和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催收必须文明合法,禁止骚扰无关第三人,禁止使用暴力、胁迫、侮辱性语言,如果你接到的电话内容涉及“不还钱就让你坐牢”“我们要去你老家贴大字报”之类的话,直接录音,然后举报!
以案说法:张先生的“噩梦”催收
张先生2021年借了一笔网贷,因失业断供,逾期至今已两年多,从去年开始,他每天接到十几个催收电话,最离谱的是,他的母亲、前同事甚至远在外地的表弟都收到了催收电话,对方声称“家属不帮还,就列入失信名单”,张先生不堪其扰,一度失眠焦虑。
后来他咨询了律师,在指导下收集了通话记录、录音证据,并向当地金融监管局和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三个月后,涉事催收公司被约谈整改,部分员工被停职,张先生也终于恢复了正常生活。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违法催收,沉默就是纵容,你越怕,他们越狠,但只要你拿起法律武器,对方往往立马收敛。
法条链接(真实有效,非虚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 《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催收人员不得通过骚扰、恐吓、欺诈等不当方式进行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方。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律师总结
朋友们,我理解你可能正处在经济困境中,压力山大,但请记住:逾期不可怕,违法催收才真要命。网贷逾期两年,平台仍有权追偿,但必须依法进行,电话可以打,但不能天天打、半夜打、骚扰你亲友打。
我的建议是:
- 保留所有通话记录和录音,这是维权的关键证据;
- 明确告知对方“停止对无关第三人催收”,必要时书面声明;
- 如果涉及恐吓、诽谤、人身威胁,立刻报警;
- 积极协商还款计划,哪怕每月还几百,也是一种诚意,也能避免被起诉;
- 不要被吓住,很多催收只是“纸老虎”,一举报就怂。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肆意践踏他人尊严的行为。面对债务,我们既要讲诚信,也要守底线;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捍卫权利。
你不是孤军奋战,有问题,找专业的人,别让恐惧吞噬理智。
网贷逾期两年了,他们还敢天天打电话催债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