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保能保多少钱?这个问题90%的人都理解错了!
刚买完车,保险员热情地推荐“全保”,说“全险都上了,出了事基本不用自己掏钱”,你一听挺安心,交了保费,结果真出了事故才发现——哎?怎么还要自己垫钱?甚至有些项目压根不赔?
这时候你才猛然意识到:所谓的“全保”到底能保多少钱?它是不是真的像名字听起来那么“全”?
咱们就来扒一扒“全保”的真相,把那些藏在合同条款里的“坑”给你一一亮出来。
“全保”不是万能钥匙,别被名字忽悠了
首先得明确一点:法律上根本没有“全保”这个概念,这个词是保险公司和销售为了方便沟通,给一堆车险打包起的俗称。
所谓的“全保”,通常指的是“交强险+商业三者险+车损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不计免赔”等几个主要险种的组合,听着挺全,但关键问题来了——它能保多少钱,取决于每个险种的保额,而不是“全”这个字。
举个例子:
你买了50万三者险、车损险按车辆价值20万投保,那你的“全保”最高也就赔到这个额度,如果撞了一辆法拉利,维修费要180万,那你剩下的130万,就得自己掏!
所以你看,“全保”不等于“全赔”,保多少,关键看保额。
影响“全保能保多少钱”的三大核心因素
- 三者险保额是重中之重
现在路上豪车越来越多,一线城市动辄几百万的赔偿案例比比皆是。建议三者险至少买200万起步,条件允许直接上300万或更高,别图省那几百块保费,一旦出事,可能就是倾家荡产。
- 车损险决定你的爱车“身价”
车损险是按车辆折旧后的实际价值赔付的,比如你新车25万,三年后残值约18万,保险公司最多就赔这么多(除非你买了“新车购置价”附加险)。特别提醒:新能源车电池、智能系统这些高价值部件,一定要确认是否在承保范围内。
- 附加险才是真正的“安全感补丁”
很多人以为买了“全保”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像医保外用药责任险、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发动机进水险这些附加险,往往才是真正关键时刻救命的。
比如说,车祸导致伤者用了进口药,医保不报,这部分费用原本你要自掏腰包,但如果你加了“医保外用药险”,这部分就能由保险公司承担。
真实案例告诉你:差一个险种,多赔十几万
去年杭州有个案例:张先生开车追尾一辆特斯拉,对方定损高达47万元,他自认买了“全保”,松了口气,结果理赔时发现,他的三者险只买了100万,车损险也只保了15万,而且没买医保外用药险。
最后他自己还得承担近8万元的医疗费差额和部分维修费。
这就是典型的“你以为的全保,其实并不全”。
建议参考:这样买才真正“保得住”
- 三者险:不低于200万,大城市建议300万起步;
- 车损险:务必足额投保,新能源车要确认电池、电控系统是否覆盖;
- 附加险不能省:尤其是医保外用药险、不计免赔(现在很多已并入主险)、发动机涉水险(南方雨季必备);
- 定期复盘保单:每年续保前,对照自己的用车环境、行驶区域、车辆价值做一次“体检式”调整。
记住一句话:保额不够,全保也白搭;附加不全,风险照样来。
相关法条参考(让你维权有底气)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
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20版)》:
明确车损险、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主险及附加险的责任范围与免责情形,强调“按责赔付、限额封顶”。
这些法条都在告诉我们:保险公司赔付是有边界的,超出保额和责任范围的部分,法律也不会替你兜底。
回到最初的问题:全保能保多少钱?答案是——保多少,取决于你怎么买。
“全保”只是一个营销话术,真正的保障来自合理的保额配置和全面的险种选择。
别再被“全”字迷惑了双眼,真正聪明的车主,不问“是不是全保”,而是问“够不够赔”。
花小钱买对险,关键时刻才能避免大损失,毕竟,车可以修,钱可以赚,但一次事故带来的经济压力,可能足以击穿一个家庭的底线。
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你的保单吧——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全保能保多少钱?这个问题90%的人都理解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