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催收骚扰家人怎么办?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律师,我因为失业还不上网贷,平台没找我几次,反倒天天打我爸妈电话,说我是‘老赖’,还威胁要上门抓人……我爸妈血压高,现在都不敢接电话,我该怎么办?他们真的能这么干吗?”
看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网贷逾期本身已经够让人焦虑了,结果催收手段还波及家人,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红线上的越界行为。
先说重点:催收机构或平台在你逾期后骚扰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属于违法行为,你完全有权利拒绝并追究责任。
很多人以为,只要欠了钱,催收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事实是,合法催收和非法骚扰之间,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法律分界线,根据我国《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等规定,催收行为必须遵循合法、合理、尊重人格尊严的原则。
举个例子:你逾期了,平台可以联系你本人进行提醒,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沟通还款事宜,但如果你明确告知“请不要再联系我家人”,而对方仍持续拨打你父母、配偶甚至邻居的电话,这就已经构成了对他人隐私权和安宁权的侵犯。
更恶劣的是,有些催收人员会冒充公检法、谎称要“上门抓人”“拉黑名单”“影响子女上学”,这些全是恐吓话术,毫无法律依据,我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普通民事债务逾期会导致坐牢或牵连家人征信,别被这些“话术包”吓住。
那问题来了——既然违法,为什么他们还敢这么干?
原因很简单:部分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快速回款,采取“高压战术”,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恐慌,而一些网贷平台为了规避责任,把催收外包给这些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不代表你没招。
你可以这么做:
- 保留证据:所有骚扰电话录音、短信截图、微信记录,全部保存下来,时间、内容、对方自称的公司名称都要记清楚。
- 正式告知停止联系:通过书面或短信方式明确告知催收方:“本人已知晓债务情况,请停止联系我的亲属,仅限与本人沟通。”这一步很关键,是后续维权的基础。
- 向监管部门投诉:可以拨打银保监会12378热线、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电话,或在“国家信访局”官网提交投诉材料,如果是银行类贷款,还可向央行征信中心反映。
- 报警处理:如果催收存在辱骂、威胁、PS伪造通缉令等行为,直接报警,公安机关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
-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家人因此产生心理问题或健康损害,可考虑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不要因为害怕骚扰就选择“以贷养贷”或轻信“征信修复”骗局。越陷越深才是最危险的。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情况,
✅你有权保护家人的隐私和安宁;
✅催收不能越界,违法就是违法;
✅沉默和逃避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
✅主动沟通+合法维权,才是破局关键。
建议尽快整理债务清单,制定还款计划,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或债务调解机构,争取协商分期或减免。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牵着走。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向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等个人信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网贷逾期不是原罪,但催收越界就是侵权。
面对骚扰,别再默默忍受,更别让家人替你承受压力。你不需要完美无瑕才能维权,你只需要勇敢说“不”。
法律站在你这一边,保留证据、明确拒绝、果断投诉,每一步都在夺回你和家人应有的尊严与平静。
欠债要还,但尊严不能打折。你值得一个不被恐吓的明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