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需要什么?别急着领证,这些硬核条件你真的都清楚吗?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朋友圈里突然多了好几对官宣的“小两口”?有人晒钻戒,有人发婚纱照,还有人直接甩出一张红本本——结婚证,可热闹归热闹,结婚真的只是拍个照、领个证那么简单吗?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婚姻家事律师,我见过太多新人满脸幸福地走进民政局,结果婚后三个月就开始为“当初怎么没想到”而吵得不可开交,咱们就来认真聊聊:结婚需要什么?不只是感情,更是一场法律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咱们得破个误区:爱情是婚姻的起点,但法律才是婚姻的“入场券”,很多人以为只要两个人相爱,想结婚就能结,可现实是,哪怕再浓情蜜意,如果不符合法定条件,民政局的大门也不会为你敞开。

结婚到底需要什么?我把它分成“硬条件”和“软准备”两部分,一个都不能少。
硬条件:法律规定的“门槛”一个都不能少
双方自愿,且达到法定婚龄
这是底线中的底线,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别小看这两岁,多少年轻人因为差几个月被拦在门外,必须是双方完全自愿,不能有任何胁迫、欺骗,哪怕父母逼婚、彩礼谈妥,只要有一方不情愿,婚姻就无效。无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比如表兄妹、堂姐弟,哪怕感情再深,法律也不允许,这是基于优生优育和伦理道德的双重考量。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虽然现在不再强制婚检,但《民法典》明确规定: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隐瞒?那对方有权在知道后一年内请求撤销婚姻,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彼此健康和知情权的尊重。单身状态,无重婚
已婚人士再登记结婚,那就是重婚罪,不仅婚姻无效,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哪怕你和前任只是“冷战分居”,只要没办离婚手续,法律上你还是已婚状态。
软准备:那些“看不见却很重要”的东西
法律条件满足了,是不是就能稳稳当当过日子?别急,婚姻是生活,不是童话,除了红本本,你还得准备好这些:
经济基础:房子、车子、彩礼、婚礼……这些现实问题不会因为一张证就自动消失。婚前财产怎么界定?婚后收入如何分配?建议提前沟通,必要时可以签婚前协议,不是不信任,而是对未来的负责。
家庭观念的磨合:你是“丁克族”,对方想要三个娃?你妈想同住,他爸坚决反对?价值观的冲突,往往比经济问题更致命,婚前多聊聊这些“敏感话题”,比婚后吵架补救强一百倍。
心理准备:婚姻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从“我”变成“我们”,意味着妥协、包容、责任。别把婚姻当成避风港,它更像一艘需要共同掌舵的船。
✅ 建议参考:结婚前,这五件事一定要做
- 坦诚沟通健康状况,如有重大疾病,务必如实告知。
- 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讨论婚前财产与婚后理财规划。
- 明确家庭角色分工,谁主内谁主外?孩子教育谁负责?
- 和双方父母提前沟通,避免“婆媳矛盾”“彩礼纠纷”等老问题。
- 考虑签署婚前协议,尤其是资产差异较大的情侣,合法保护双方权益。
📚 相关法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结婚需要什么?
需要爱情,但不止于爱情;
需要勇气,但更需要理性;
需要一张证,但更需要一颗准备好的心。
婚姻不是终点,而是两个独立灵魂在法律与情感双重契约下的共同成长,别让冲动领了证,却忘了经营,在说“我愿意”之前,先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愿每一段婚姻,都是深思熟虑后的双向奔赴,而不是激情褪去后的悔不当初。
—— 一位懂法也懂心的律师,写给所有即将或正在走向婚姻的你。
结婚需要什么?别急着领证,这些硬核条件你真的都清楚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