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每天几百个电话,是催收还是骚扰?你真的只能默默承受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因为网贷逾期了几百块,手机突然变成了“热线”?早上刚睁眼,电话响了;中午吃饭,电话响了;晚上躺床上准备睡觉,电话又来了……更离谱的是,一天下来,居然能接到几百个电话,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甚至打到你亲戚朋友、同事领导那里,你开始怀疑:这到底是合法催收,还是赤裸裸的骚扰?难道欠了钱,连基本的人格尊严都要被剥夺?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后,平台或第三方催收机构到底有没有权力这样“轰炸”你?你又有哪些权利可以保护自己?
我们得承认,逾期确实是你违约了,签合同时白纸黑字写明了还款时间、利息、违约责任,逾期不还,平台有权追讨,这点没得洗,但问题的关键是——追讨的方式,能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
答案很明确:不能!
现实中,很多催收公司为了尽快回款,采取极端手段:24小时轮番轰炸电话、短信轰炸、冒充公检法、威胁恐吓、泄露个人信息、甚至P图发朋友圈说你“老赖”……这些行为,早已超出“催收”的范畴,变成了赤裸裸的违法骚扰。
你可能不知道,每天几百个电话,本质上已经涉嫌侵犯你的通信自由权、隐私权,甚至可能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滋扰他人正常生活”行为。
更严重的是,如果催收人员使用侮辱、恐吓、诽谤等手段,比如告诉你“再不还钱就去你家泼油漆”“把你孩子照片发网上”,这就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或侮辱罪,别以为他们只是吓唬你,真有人因为催收过激被立案判刑。
那是不是说,只要逾期,就只能任人宰割?当然不是。
你有权说“不”!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更不得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也就是说,催收可以,但必须文明、合法、适度。
举个例子:
一天打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电话,明显超出合理催收频率;
在凌晨或深夜频繁拨打,影响你正常休息;
向你通讯录里的亲友反复致电,散布你的债务信息;
使用AI语音外呼系统,全天候自动拨打……
这些,统统违法!
你不是没有反击的武器。
面对这种“电话轰炸”,你可以这样做:
- 保留证据:录音、截图、保存通话记录,每一个骚扰电话,都是你日后维权的铁证。
- 明确告知:直接告诉对方“请停止骚扰,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并要求他们通过书面或平台渠道联系。
- 向监管部门投诉:拨打12363(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12377(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或银保监会热线,实名举报催收行为。
- 报警处理:如果涉及威胁、恐吓、人身攻击,直接打110,警方有义务介入调查。
- 申请停止催收:如果实在无力偿还,可以尝试与平台协商分期、延期,或通过法律途径申请债务重组。
更重要的是,别让“负债”变成“心债”,很多人因为害怕催收,整夜失眠、焦虑抑郁,甚至不敢出门、不敢接电话,但你要明白:你欠的是钱,不是命,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哪怕你是个“逾期者”。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每天几百个电话”的困扰,请立即停止自我谴责,开始收集证据并采取行动,不要觉得“我欠钱理亏”,理亏不等于任人欺凌,建议你:
- 整理所有催收电话的时间、号码、内容;
- 向贷款平台正式提出“停止骚扰性催收”的书面请求;
- 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发律师函震慑对方;
- 若涉及暴力催收,坚决报警,维护自身安全。
合法催收受支持,违法催收必追责。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第十条:
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威胁、恐吓等不当催收方式。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每天几百个电话”不是常态,而是乱象。你有权在还钱的同时,守住自己的尊严与安宁,法律从不偏袒老赖,但也绝不会纵容暴力催收,面对骚扰,沉默是最糟糕的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捍卫底线,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是恐惧,而是清醒、理性与行动,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正义,永远站在规则那一边。
网贷逾期每天几百个电话,是催收还是骚扰?你真的只能默默承受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