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短信网贷逾期’通知就慌了?小心这是最新诈骗套路!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司法处理!”短短几行字,语气严肃、措辞专业,甚至附带一个链接或客服电话,很多人一看“逾期”“征信”“司法”这些关键词,瞬间心头一紧,生怕影响个人信用,赶紧点开链接或拨打电话处理。可你有没有想过,这根本不是银行或正规平台发来的通知,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网贷已成为不少人应急周转的选择,但与此同时,“短信网贷逾期诈骗”案件频发,且手段不断升级,已经演化成2024年最典型的电信诈骗新变种之一。
这类诈骗的套路通常分三步走:
第一步:精准伪装,制造恐慌。
骗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部分借贷信息,发送看似“官方”的逾期提醒短信,短信内容往往模仿正规平台口吻,XX金融”“XX贷”“征信中心”等,让人误以为是真的,更有甚者,会伪造带有银行或金融平台LOGO的页面链接,点击后跳转至高仿官网,连网址都极其相似,普通人很难分辨。
第二步:诱导操作,套取信息。
一旦你点击链接或拨打所谓“客服电话”,对方就会以“核实身份”“紧急处理逾期”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短信验证码,甚至诱导你下载远程操控软件,更有甚者,会谎称“帮你修复征信”,让你转账“保证金”或“解冻金”。
第三步:资金转移,消失无踪。
等你把验证码发出去,银行卡里的钱可能瞬间被转走;或者你转账后,对方立刻拉黑、失联,而此时你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在那个平台借过款,所谓的“逾期”完全是子虚乌有。
更可怕的是,这类诈骗往往“量身定制”。
比如你最近确实申请过网贷但还没放款,骗子就趁机发来“放款失败因征信问题”的短信,诱导你“充值信用分”;或者你刚还完款,他们就发“系统未到账,请联系客服处理”,让你二次转账。利用的就是你内心的焦虑和对征信的重视。
据公安部最新通报,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发生超12万起“短信网贷逾期类诈骗”案件,单笔最高被骗金额超过50万元,受害者年龄跨度从20岁到60岁不等,其中不少是刚接触网贷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
🔍 遇到“网贷逾期短信”怎么办?这几点建议务必牢记:
- 不轻信陌生短信: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催收,更不会要求你提供验证码或转账。
- 不点击陌生链接:尤其是带有“pay”“verify”“credit”等字眼的短链接,极可能是钓鱼网站。
- 主动核实信息:如有疑虑,直接登录官方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询,切勿使用短信中的联系方式。
- 保护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是“三重防线”,绝不外泄。
- 及时报警并举报: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并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违者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小编总结:
“短信网贷逾期诈骗”不是简单的骚扰,而是一场针对你心理弱点的精密围猎。它利用你对征信的恐惧、对法律后果的担忧,以及对“官方通知”的盲从,一步步诱导你落入陷阱。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吓唬”你,更不会让你转账“消除逾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遇到类似短信,先深呼吸,再核实,别让一时慌乱毁了多年积蓄。转发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看清这场“逾期骗局”的真面目——你的一次转发,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
收到‘短信网贷逾期’通知就慌了?小心这是最新诈骗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掉“逾期通知”,凡是让你掏钱的“客服”,99%都是骗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