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贷手续费多少?别让小钱悄悄掏空你的钱包!
急着用钱,打开手机点几下就借到了几千甚至上万,心里刚松一口气,结果还钱的时候发现——咦?怎么比借的多出一大截?这时候你才反应过来:对啊,拍拍贷手续费多少?我怎么没仔细算过?
说实话,很多人在用拍拍贷这类网贷平台时,第一反应是“方便”,第二反应是“利息不高”,但很少有人真正搞清楚——除了利息,平台到底收了哪些“看不见的手续费”?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地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得明确一点:拍拍贷(现名“信也科技”)作为一家上市系金融科技平台,本身不直接放贷,而是做信息撮合,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借款合同,可能是由合作的金融机构出钱,拍拍贷只是牵线搭桥,可这“桥”不是白走的——服务费、担保费、风控费、账户管理费……五花八门的名目全来了。
那具体手续费是多少?官方一般不会直接写“手续费XX%”,而是把费用拆解到“综合年化利率”里,根据国家规定,所有贷款产品必须明示年化利率(APR),包括利息+各项费用,目前拍拍贷大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9%-24%之间,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举个例子:你借1万元,分12期还,年化18%,表面看每月还900多块,总共还1.1万左右,但如果你细看合同,可能发现其中包含了:
- 利息约1300元
- 信用审核服务费300元
- 账户管理费200元
- 提前还款违约金(如有)
这些加起来,实际支出远超你最初的预期,更坑的是,有些用户反映,在申请过程中被默认勾选了“保障计划”或“VIP会员服务”,每月再扣几十到上百元,不点开详情根本看不到!
所以问题来了:拍拍贷手续费多少?答案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它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而是一套“组合拳”——平台通过精细化拆分费用,让你在“低月供”的错觉中,不知不觉多付了好几百甚至上千元。
更重要的是,很多用户因为征信紧张、急需周转,往往来不及细看条款就点了“确认”,等到逾期后,不仅面临高额罚息,还可能被催收骚扰,甚至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恶性循环。
以案说法:
去年,上海的张先生因装修急需5万元,通过拍拍贷平台借款,页面显示“日息万二”,他觉得划算,立马申请,结果一年下来,连本带息还了近6.8万元,他后来请律师帮忙查合同才发现,除了利息外,平台收取了高达4800元的“信息服务费”和“贷后管理费”,且这些费用在签约时并未显著提示。
张先生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最终平台退还了部分不合理收费,法院判决认为:虽然合同中有相关条款,但平台未以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注意关键费用,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费用透明,才是合法合规的前提。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
金融机构应当对贷款利率、费用、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进行清晰、全面、无误导的披露,不得隐瞒实际成本。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解释也明确:
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化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目前约为14.8%),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律师总结:
朋友们,借钱不可怕,怕的是“糊涂借”,拍拍贷手续费多少?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你对自身权益的认知程度,别被“秒批”“低息”冲昏头脑,真正决定你负担的,从来不只是那个显眼的“日息”数字。
我的建议是:
1️⃣ 借款前务必查看完整合同,重点关注“综合年化利率”;
2️⃣ 拒绝默认勾选的服务项目,能取消就取消;
3️⃣ 保留所有支付凭证和沟通记录,一旦发现乱收费,及时维权;
4️⃣ 如遇暴力催收或不合理扣费,立即向银保监会、12363热线投诉。
合法的贷款平台,不怕你问细节;怕你问的,才最值得警惕。
钱是你辛苦赚的,每一分都该花得明白,借得清楚。
别让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手续费”,一点点啃噬你的生活。
拍拍贷手续费多少?别让小钱悄悄掏空你的钱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