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量房?它和新房到底有啥区别?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房产中介嘴里听到“这套是存量房,价格好谈”这样的话?或者在买房时被销售告知“我们这期是纯新盘,不是存量房”。那到底什么是存量房?它和我们常说的“二手房”是不是一回事?买它有没有风险?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
存量房,指的是已经建成、取得产权证,并且进入市场流通但尚未再次交易的房屋。听起来有点绕?打个比方:开发商建好一栋楼,把房子卖给第一批业主,这些业主拿到房产证后,如果想卖出去,但还没找到买家——这时候这些房子就叫“存量房”。
注意!很多人误以为存量房就是二手房,其实不完全对。
二手房通常是指已经被使用过、有人住过的房子,而存量房的范围更广:它既包括那些开发商卖不出去、压在手里没过户的“尾盘”,也包括业主买了没住、一直空置准备出售的房子,换句话说,有些存量房甚至“一脚都没人踩过”,但从法律角度看,它已经完成了首次登记,具备了交易资格。
那为什么“存量房”这个词现在越来越火?
因为近年来不少城市去库存压力大,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盘活存量房,有些地方允许把闲置的存量房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或者通过“以旧换新”政策,让你拿旧房抵首付买新房。说白了,存量房就是房地产市场里的“沉睡资产”,一旦激活,既能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也能给购房者更多选择。
买存量房有什么好处?
价格往往有谈价空间,开发商或原业主急于出手,可能愿意降价或送车位、送装修。现房看得见摸得着,不像期房那样存在烂尾风险,你今天去看,明天就能验房,水电、采光、邻居素质一目了然。
但也有坑要注意:比如产权是否清晰?有没有抵押或查封?物业费欠不欠?建议一定要查不动产登记簿,别光听中介一张嘴。
还有一个关键点:贷款和税费怎么算?
如果你买的是开发商手里没卖出去的存量房,虽然房子建好了,但银行可能仍按“新房”标准给你批贷,利率优惠更多,而如果是个人业主转手的存量房,则通常按二手房流程走,契税、个税、贷款评估都要重新算。所以搞清楚“谁是卖家”,直接决定你花多少钱、办多快手续。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看房,不妨多问问中介或开发商:“这房是存量房吗?首次登记时间是什么时候?”然后去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拉一份《房屋登记信息查询结果》,确认产权状态。别嫌麻烦,买房是大事,宁可多跑一趟,也别事后扯皮。可以关注本地住建部门发布的“存量房交易指导价”,避免被虚高报价忽悠。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
-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五条: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登记。
小编总结:
“存量房”不是专业术语里的“冷知识”,而是直接影响你买房决策的“热信息”。它可能是捡漏的机会,也可能是隐藏风险的坑。关键在于:搞清它的来源、查清它的产权、算清它的成本。下次再听到“这是存量房”,别懵,先问一句:“谁的房子?证齐不齐?能不能贷款?”掌握这些,你才算真正看懂了楼市的“潜台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