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是什么?它真的是娘家人给的钱那么简单吗?
“这是女方家陪嫁的车子,价值30万!”或者“这套房是她爸妈给的嫁妆,写的是她一个人的名字。”
听起来,嫁妆似乎只是结婚时女方带过去的一堆“东西”,但嫁妆到底是什么?它在法律上到底算谁的?离婚时能不能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既传统又现实的问题。
先说个真实案例:小琳和小杨结婚前,小琳父母给她买了一套房子,登记在她名下,说是“嫁妆”,婚后三年,两人感情破裂闹离婚,小杨说:“这房子是你婚前拿的,但也是为了结婚才买的,应该算夫妻共同财产吧?”
小琳懵了:“这不是我爸妈给我的嫁妆吗?怎么还得分他一半?”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核心问题——嫁妆到底是什么?
从民俗角度看,嫁妆是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时给予的财物,包括现金、房产、首饰、家电等,象征着娘家的支持与祝福,但在法律层面,嫁妆的性质,取决于它“什么时候给”、“给谁”以及“有没有明确表示赠与对象”。
我们来划重点:
✅婚前给,且明确给女儿个人的——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比如小琳爸妈在领证前就把房子买了,登记在她一人名下,并且有聊天记录、赠与协议等证明是“专门给女儿的嫁妆”,那这套房就是她的个人财产,离婚不分。
✅婚后给,哪怕说是“嫁妆”——很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注意!如果是在领证之后才给的财物,哪怕父母嘴上说是“嫁妆”,法律上很可能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有明确证据(如转账备注“仅赠女儿”、书面赠与协议等)表明只给女儿一人。
✅嫁妆不等于“彩礼”的反向补偿
很多人误以为“男方给彩礼,女方给嫁妆”,是对等交易,但法律上,彩礼和嫁妆的性质完全不同,彩礼可能涉及返还问题(比如没结婚要退),而嫁妆本质上是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关键看赠与时间与对象。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那如果父母想确保嫁妆100%归女儿,该怎么办?
📌建议参考:
- 提前规划,婚前交付:尽量在结婚登记前完成嫁妆的交付,比如房产过户、资金转账等。
- 明确赠与对象:转账时备注“仅赠女儿个人,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或签署书面赠与协议,写明“此财产仅归女儿一人所有”。
- 保留证据:聊天记录、录音、银行流水、房产登记信息等,都要妥善保存。
- 大额财产建议公证:尤其是房产、车辆等,做个赠与公证,法律效力更强,争议时更有说服力。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 简单说:只要是赠与,但明确“只给一个人”,那就不是夫妻共有,这就是嫁妆能否保住的关键!
小编总结:
嫁妆,从来不只是“几床被子、几件金器”那么简单,它背后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与托付。但爱归爱,法律归法律,再亲的家人,也挡不住婚姻变数带来的财产纠纷。
别让“嫁妆”变成“争议”,提前规划、留好证据、明确归属,才是对女儿最深的保护。
真正的嫁妆,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智慧的传承,愿每一份嫁妆,都能稳稳地落在女儿的手里,而不是法庭的案卷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