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宪法?它真的管用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国家要制定一部叫“宪法”的文件?它到底是不是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还是真的能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和你我息息相关的词——什么是宪法。
很多人一听到“宪法”两个字,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是“国家根本法”“最高法律”“条文很多”……但说实话,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完整读过一遍宪法,可你知道吗?你每一次行使权利、每一次被保护、甚至每一次质疑不公,背后都有宪法的影子。
宪法就是国家的“总章程”,它不像刑法规定杀人要坐牢,也不像民法典告诉你怎么签合同,但它决定了这些法律能不能存在、能不能生效。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政府的权力边界,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举个例子:你在网上发表观点,哪怕说的有点刺耳,只要不违法,没人能随便删你帖、封你号,这就是宪法赋予你的言论自由;你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管你是农民工、城市白领还是偏远山区的居民,他都有权接受义务教育,这背后是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警察要进你家搜查,必须有合法手续,不能说来就来,这是宪法对人身自由和住宅权的保护。
所以你看,宪法不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你每天生活中的“安全网”,它像空气一样,平时感觉不到,但一旦缺失,整个社会就会窒息。
但很多人会问:既然宪法这么重要,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它“没用”?比如看到某些不公现象,法院判决似乎也没提宪法?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宪法的实施机制。
宪法主要通过立法来具体化,民法典》《刑法》《行政诉讼法》等,都是把宪法的原则变成可操作的规则。宪法本身不直接用于判案(除极少数宪法诉讼外),但它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任何法律如果和宪法冲突,就是无效的。
宪法的“用”不在于它天天被引用,而在于它默默守护着整个法律体系的正义底线,就像一栋大厦的地基,你看不见,但它撑起了整座建筑。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学生,建议通读一遍宪法全文,尤其是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你会发现很多你早已拥有、却从未意识到的权利;
如果你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宪法里的受教育权、人格尊严等内容,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如果你是公职人员,更要敬畏宪法——你的权力来自人民,也受宪法约束;
如果你是普通公民,当你的基本权利被侵犯时,宪法是你可以仰望的最高法律依据。
相关法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 第五条: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小编总结:
什么是宪法?它不只是国家的“最高法”,更是每个公民权利的“守护神”,它不喧哗,却无声地规范着权力、保障着自由,我们不必每天背诵条文,但必须懂得:尊重宪法,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当社会出现不公,当权利受到威胁,宪法是我们最后的底气。真正的法治社会,不是人人都懂法条,而是人人都知道——有一部法律,永远站在人民这一边。
什么是宪法?它真的管用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