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搞错了!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在新闻里听到的“支持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减税”到底指的是哪些企业?是街边的小吃店?还是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小微企业”这个词,听起来简单,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什么是小微企业,它不只是“小公司”三个字那么简单。
小微企业不是随便叫的,它有明确的国家定义,根据我国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企业的划分,是按照行业类别、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多个维度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不能光看规模“小”,还得符合具体标准。
举个例子:
- 一家制造业企业,如果从业人员少于300人,且年营业收入低于2000万元,那它就是小微企业。
- 而如果是零售业,从业人员不超过50人,年营收不超过500万元,也属于小微企业。
- 服务业的标准又不一样,比如餐饮店,员工在100人以下、年收入1000万元以下,就能划入小微企业范畴。
最关键的是,小微企业不等于“个体户”,虽然很多个体工商户也符合“小而微”的特征,但法律上,小微企业是企业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有营业执照、有组织架构,而个体户通常是个体经营,不具备企业性质。
为什么国家要专门给小微企业“开小灶”?因为它们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别看单个体量小,合起来却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创新的中坚力量。
正因为如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比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所得税减免、社保缓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等。这些政策红利,只有被认定为“小微企业”,才能合法享受。
但现实中,很多老板以为自己“小本经营”就是小微企业,结果申请政策时被拒,原因就是不符合官方标准。搞清“什么是小微企业”,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关乎真金白银的生存问题。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营一家小公司,或者打算创业,第一步就是对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确认你的企业类型,可以登录当地市场监管局或工信部门官网,下载对应行业的划型标准表。准确归类,才能精准享受政策支持,建议定期关注税务和财政部门发布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别让该拿的补贴“白白溜走”。
相关法条参考: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明确了16个行业门类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其中小微企业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之和,具体标准按行业细分。
小编总结:
“什么是小微企业”看似是个概念问题,实则关系到企业的身份认定、政策享受和发展路径。它不是老板口中的“我家店小”,而是有国家标准、有法律依据、有政策配套的正式分类。搞懂它,才能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把国家的好政策真正用到刀刃上。别再模糊地喊“我是小企业”了,拿出标准,对号入座,才是专业经营的第一步。
小微企业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