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贷逾期就像影子一样甩不掉?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哪怕工资不低,生活也过得去,却总是被“网贷逾期”这几个字缠得喘不过气?更离谱的是,怎么一直都有网贷呢逾期?明明还了一笔,下一笔又冒出来;还清了这家,那家又开始催收,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正在悄悄蔓延的“债务循环陷阱”。
我接触过不少咨询者,有人月薪一万五,却背负着七八个网贷平台的账单;有人原本只想借两千块应急,结果三年过去了,还款总额已经翻了五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我越还越欠,越还越乱?” 我就从法律、心理和现实操作三个层面,带你看清这个“网贷逾期”为何像幽灵一样,始终挥之不去。
你以为的“救急”,其实是“埋雷”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网贷,都是因为“急用钱”,房租快到期了、孩子要交学费、突然生病……这些现实压力让人来不及思考,于是打开手机,点几个按钮,几千块“秒到账”,听起来很美,但背后的代价,往往被忽略。
你以为借的是钱,其实签的是“债务契约”,大多数网贷平台的合同条款藏在几十页的用户协议里,年化利率、服务费、逾期罚息、催收方式……全都有“合法外衣”包装,你没细看,不代表它不存在,一旦逾期,这些隐藏成本立刻像雪球一样滚起来。
更可怕的是,很多平台利用“多头借贷”机制,鼓励你“以贷养贷”,A平台快逾期了,B平台立刻给你发额度短信:“再借5000,轻松周转!” 你借了,A还上了,B又快到期……就这样,你从“借一次”变成了“借一路”。
大数据+算法,精准“围猎”脆弱人群
你以为你是主动选择网贷?其实你早被算法盯上了。
现在的大数据风控系统,能精准判断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消费习惯、甚至心理承受能力,你刚在某个平台查了征信,下一秒就有三家网贷App给你推送“专属额度”;你刚还清一笔,另一家立刻发来“恭喜您信用提升,可提额至3万”。
这不是巧合,是系统在“养客”——先让你尝到甜头,再一步步把你拉进债务深渊,而一旦你出现逾期,催收系统立刻启动:短信轰炸、电话骚扰、甚至P图威胁、联系亲友……这些手段虽不合法,但现实中屡见不鲜。
逾期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收割的开始
很多人以为,逾期最多就是上征信、被催收,但现实更残酷。
一旦你有了逾期记录,反而会接到更多“高风险贷款”邀请,因为平台知道,你已经“信用受损”,更容易被拿捏,他们不在乎你还不还得起,只在乎你能不能先借走钱,然后收高额利息和罚息。
更有人因此陷入“非法催收”的陷阱:被威胁曝光隐私、被伪造律师函、被诱导借“过桥贷”……这些行为早已触碰法律红线,但受害者往往因羞耻或恐惧选择沉默。
法律不是摆设,你的权利必须被看见
面对网贷逾期,很多人选择逃避,但逃避不会让债务消失,只会让问题更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正视它,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网贷都合法,根据中国法律,年化利率超过LPR四倍(目前约14.8%)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很多平台打着“低息”旗号,实际综合费率远超法定上限,属于变相高利贷。
催收行为也有边界。《民法典》明确禁止骚扰、恐吓、侮辱等催收方式,如果你被频繁电话轰炸、被泄露个人信息,完全可以录音取证,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甚至提起诉讼。
✅ 建议参考:三步走出网贷泥潭
停止以贷养贷
无论多难,立即切断“借新还旧”的循环,这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梳理债务,分类处理
列出所有网贷平台、本金、利息、逾期天数,优先处理利率过高或催收暴力的平台,合法债务可协商分期或减免。寻求专业帮助
可联系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或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协商。合法债务可以谈,违法催收必须告。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规定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不当言语或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怎么一直都有网贷呢逾期”?不是你运气差,而是你掉进了一个被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
网贷本身不是原罪,但失控的借贷欲望+不透明的金融规则+违法的催收手段,正在把普通人一步步推向深渊。
你欠的是钱,不是尊严,面对逾期,别怕,别躲,更别慌。
理清债务、守住底线、用法律说话,你完全有能力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债务,而是面对债务时,依然有勇气和智慧去解决它。
—— 这条路很难,但每一步,都值得。
为什么网贷逾期就像影子一样甩不掉?,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