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到底是什么职位?很多人搞错了!
你有没有发现,电视剧里总有人喊“总裁来了”,然后一群人紧张得站成一排?现实中,我们常听到“公司总裁”“集团总裁”“执行总裁”……但总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它和董事长、CEO又有什么区别?咱们不整虚的,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法律老炮儿,我来给你扒一扒“总裁”这个头衔背后的真相。
咱们得明白一点:“总裁”不是法律上的固定职位,而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管理称谓。换句话说,在《公司法》里,你翻遍条文也找不到“总裁”这个法定职务,它不像“董事”“监事”“经理”那样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和权责边界,那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还用“总裁”呢?因为它听起来够大气,够权威,也更容易在商业场合建立信任感。
那在实际运营中,总裁到底管什么?这得看公司怎么设岗。在一些大型集团或上市公司,总裁往往等同于“首席执行官”(CEO),是公司日常经营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向董事会汇报,阿里巴巴的张勇曾担任集团总裁,后来接任CEO,这说明在阿里体系里,“总裁”就是实权派一把手。
但在另一些企业,尤其是传统家族企业或国企中,“总裁”可能是董事长的副手,负责执行战略,协调各部门运作。这时候,总裁更像是“二把手”,权力虽大,但决策最终还得听董事长的,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公司为了平衡关系,会设“执行总裁”“常务副总裁”甚至“联席总裁”,听着头衔响亮,实则可能是虚职或过渡性安排。
这里要划重点了:判断一个“总裁”有没有实权,不能只看头衔,关键看三点——是否进入董事会、是否有财务审批权、是否直接任免高管。某公司总裁如果不进董事会,也不参与重大投资决策,那大概率就是个“高级经理”,披了层“总裁”的皮而已。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在法律层面,真正承担经营责任的是“经理”这个法定职务。根据《公司法》,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负责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而“总裁”如果同时被任命为“总经理”或“总裁兼CEO”,那他才真正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管理权和责任义务,否则,头衔再响,也可能只是“名誉职位”。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董事长和总裁谁更大?简单说,董事长是“定方向”的,总裁是“带队伍跑”的。董事长代表股东利益,把控战略大局;总裁则聚焦执行,确保公司这艘船不偏航、不停摆,理想状态下,两者配合默契,一个抬头看路,一个低头拉车。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参与公司治理,千万别被“总裁”这个称呼迷惑。在设立岗位时,应明确各职位的权责边界,并在公司章程或内部管理制度中予以书面确认,尤其是涉及股权、融资或对外合作时,务必核实对方“总裁”身份是否具备法律授权。建议将“总裁”与“总经理”或“CEO”职务合一,并通过董事会决议正式任命,以确保其行为具备法律效力。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一条
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公司法》第四十九条
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三条(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依照本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本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注:法条中未提及“总裁”,但“总裁”若实际履行经理职责,可能被认定为“高级管理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小编总结:
“总裁是什么职位?”——它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种管理身份的象征。它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公司在治理结构中的实际安排。别被头衔唬住,要看实权;别被称呼迷惑,要看授权。无论是求职、合作还是投资,搞清楚“谁真正说了算”,远比知道对方叫“总裁”重要得多。在商业世界,头衔是面子,权力才是里子。下次再听到“总裁驾到”,不妨多问一句:您在董事会吗?签字权在不在您这儿?这才是关键。
总裁到底是什么职位?很多人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