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什么意思?你真的了解这个法律‘盾牌’吗?
别人突然找你要钱,说你欠了他一笔债,可你压根不记得有这回事?或者合同签了,对方却迟迟不履行,反过来还告你违约?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慌,是解释,是求情,但其实,法律早就给了你一件“防身武器”——它叫抗辩权。
抗辩权是什么意思?就是当别人向你主张权利(比如要你还钱、要你履约)时,你有权利提出合法理由,来对抗、拒绝或延缓对方的请求,它不是耍赖,也不是逃避,而是法律赋予你的一项正当防御权利。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王借了小李一万块,约定一个月后还,可到期后,小李没催,老王也没还,两年过去了,小李突然拿出借条要起诉,这时候,老王就可以主张“诉讼时效已过”作为抗辩理由——这就是典型的时效抗辩权,一旦法院认定属实,哪怕债务真实存在,小李的请求也可能被驳回。
再比如,你和装修公司签了合同,约定先付款后施工,你按约付了全款,结果对方拖了半年还不开工,这时装修公司反过来告你“未配合施工”,你怎么办?你可以主张“先履行抗辩权”——你已经履行了付款义务,对方没开工,你有权拒绝后续配合。这不是违约,而是依法自保。
抗辩权的种类其实很多,常见的有:
- 同时履行抗辩权:双方都没履行,谁也别急着让对方先动;
- 先履行抗辩权:你答应先做,却没做到,我就可以不配合;
- 不安抗辩权:我发现你财务出问题了,可能还不起钱,我可以暂停履行;
- 诉讼时效抗辩权:时间太久,权利“过期”了,我不必再还。
你会发现,抗辩权的本质,是平衡双方权利义务,防止一方滥用权利,它像一把法律的“盾”,在你面对不合理主张时,帮你稳住阵脚,有理有据地回应。
很多人吃亏,不是因为理亏,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有“盾”,他们被一纸诉状吓住,稀里糊涂承认债务,或者放弃反驳,结果吃了大亏。懂抗辩权,就是懂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债务纠纷、合同争议,或者被人起诉,千万别急着认错或妥协,第一时间冷静下来,回顾整个事件经过,看看是否存在可以主张的抗辩事由,对方是否违约在先?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合同条款是否显失公平?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把抗辩权用对、用足,往往能扭转乾坤。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同时履行抗辩权)《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抗辩权)《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可以中止履行。”(不安抗辩权)《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基础)
小编总结:
抗辩权是什么意思?它不是逃避,而是依法反击的底气。在法律的天平上,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而抗辩权,就是你为自己发声的法律工具,无论是日常借贷、合同履行,还是商业合作,懂得抗辩权,就是掌握主动权,别再默默承受不公,学会用法律的“盾”守护自己的权益。有理不在声高,而在法理清晰。下次再遇到“被追责”,先别慌,问问自己:我,能不能抗辩?
抗辩权是什么意思?你真的了解这个法律‘盾牌’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