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结清了还乱发信息?这事儿到底谁在越界?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糟心事?明明已经辛辛苦苦把网贷还清了,心里一块大石头刚落地,结果手机却像中了邪一样,每天收到各种催收短信、骚扰电话,甚至还有“信用修复”“征信代洗白”之类的营销信息,更离谱的是,有些信息还带着你的身份证号、借款金额,甚至还款记录……你说气不气?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很多人以为“还清=彻底了结”,但现实是,钱还了,麻烦却没走,那些曾经催你还款的机构或第三方,竟然在你还清之后,依然像幽灵一样,频繁给你发信息,搞得你心神不宁,怀疑人生。
这背后,到底是谁在“作妖”?
首先得搞清楚:你结清的是债务,但不代表授权他们可以无限期使用你的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个人信息属于敏感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处理他人信息,必须有合法依据,而一旦债务结清,原先基于“催收目的”收集和使用你信息的合法性基础,就已经消失了。
但现实是,很多网贷平台或其外包的催收公司,会把用户数据“打包转卖”或长期留存,甚至卖给一些所谓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打着“帮你修复征信”“提供贷款咨询”的旗号,实则就是靠骚扰你来牟利。你结清了,他们却把你当成了“可反复收割的韭菜”。
更让人愤怒的是,有些信息内容极其恶劣——“您已被列入失信名单”“法院即将强制执行”……这些全是虚假恐吓,纯粹是为了制造焦虑,诱导你再次借贷或花钱“消灾”。这种行为,已经不仅仅是骚扰,而是涉嫌违法。
我接触过不少类似案例,有人被骚扰到失眠,有人甚至被家人误会“又欠钱了”,家庭关系都受影响。钱还了,信用清了,但尊严却被一次次践踏,这公平吗?合法吗?
当然不合法!
📌 建议参考:遇到这种情况,别忍,要反击!
- 立即保留证据:把所有骚扰短信、电话录音、APP推送截图全部保存下来,时间、内容、发送号码一个都不能少。
- 正式投诉:
- 书面要求删除信息: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你有权要求删除你的个人信息,可以发一封正式函件(邮件或EMS),要求对方限期删除并停止使用。
- 必要时提起诉讼:如果骚扰持续、情节严重,完全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法律站在你这边。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行踪信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第四十七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当处理目的已实现或无法实现时,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禁止以骚扰、恐吓、欺诈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信息。
✍️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结清了,绝不等于“任人宰割的开始”,你还清的是一笔钱,但不该因此失去安宁和隐私,那些还在给你乱发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很可能已经踩了法律的红线。
你不是“老赖”,你是守信人,法律赋予你的权利,不该因为一次逾期就被剥夺,面对骚扰,别沉默,别退让。每一次取证、每一次投诉,都是在为自己的尊严和隐私筑墙。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信用可以修复,但底线不能丢失,该还的钱你还了,剩下的,就该轮到他们“闭嘴”了。
—— 一位不愿看到公民权益被践踏的法律人
网贷逾期结清了还乱发信息?这事儿到底谁在越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