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120天了会怎么样?真的会被起诉或上征信吗?
某天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提醒你某笔网贷已经逾期90多天了,再不还就“后果自负”?你心里一紧,翻出账单一看,不知不觉,逾期已经120天了,这时候,你是不是开始慌了?会不会被起诉?征信是不是已经黑了?会不会被催收上门?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说个明白。
逾期120天,到底意味着什么?
网贷逾期120天,已经远远超过了“轻度逾期”的范畴,属于严重违约行为。大多数网贷平台的风控机制在你逾期30天后就会启动“重点关注”,60天开始加大催收力度,而到了90天,你的账户基本已经被划入“不良资产”类别。120天,是绝大多数平台决定是否走法律程序的关键节点。
这时候,平台通常会做三件事:
全面上报征信
只要是持牌金融机构或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平台(比如借呗、京东金条、微粒贷、银行系网贷等),逾期超过90天,基本都会上传“呆账”或“M4”级别的逾期记录到征信系统,这意味着你的征信报告上会清清楚楚地写着“逾期120天”,未来5年内,贷款、信用卡、甚至租房、求职都可能受到影响。外包催收升级
120天后,平台往往会把你的债务打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时候的催收手段可能从短信、电话,升级到联系你的紧急联系人,甚至出现“软暴力”——比如频繁打电话、发威胁性短信。虽然法律禁止暴力催收,但骚扰和心理施压依然普遍存在。启动法律程序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很多平台在逾期90-120天之间,就会评估是否起诉,如果你欠款金额较大(通常超过5000元),且有明确的身份信息和还款能力证据,被起诉的概率非常高,一旦进入诉讼程序,你不仅需要还本金和利息,还可能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甚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会不会被起诉?要看这几点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还钱,平台就拿我没办法”,这是大错特错。是否起诉,平台主要看三个因素:
- 欠款金额:小额(如1000元以下)可能被放弃或转卖;大额(5000元以上)基本会走法律流程。
- 是否有还款能力:如果你名下有车、房、公积金、工资流水,平台更倾向于起诉,因为执行成功率高。
- 平台性质:银行、消金公司、持牌小贷公司更规范,也更愿意走司法程序;一些非持牌平台可能选择暴力催收而非起诉。
举个真实案例:小李在某平台借了2.8万元,逾期120天后收到法院传票,最终法院判决他偿还本金+利息+罚息共3.6万元,并被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他这才意识到,“拖着不还”不是逃避,而是把问题越拖越大。
除了征信和起诉,还有哪些隐藏后果?
很多人只关注“会不会坐牢”,其实更现实的伤害是:
- 被列入失信名单:一旦被法院判决后拒不执行,可能被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高铁,孩子上私立学校受限。
- 影响家庭和人际关系:催收电话打给家人朋友,造成心理压力和社交尴尬。
-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逾期后利息、罚息、违约金持续计算,原本1万的债务,一年后可能变成1.8万。
现在该怎么办?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120天,别再逃避,越早面对,损失越小,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
- 立即查征信: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确认是否已被上报逾期记录。
-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当前困难,尝试协商“停息挂账”或“分期还款”,部分平台支持“个性化分期”,可减轻压力。
- 避免以贷养贷:不要再借新还旧,这只会让债务失控。
- 保留沟通记录:所有与平台、催收的通话、短信都要录音或截图,防止被恶意骚扰。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债务过重,可咨询正规债务重组机构或律师,制定还款计划。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名单后,将被限制高消费行为。
网贷逾期120天,不是“还没事”,而是“已经出事”,征信受损、催收升级、被起诉的风险极高,但最可怕的不是逾期本身,而是逃避的心态。勇敢面对,积极沟通,才是走出债务困境的第一步,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债权,但也保护你的基本权利,不要让一时的经济困难,变成一生的信用污点,现在行动,还来得及止损。
网贷逾期120天了会怎么样?真的会被起诉或上征信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