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被起诉了,逾期费到底还要不要还?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灵魂拷问”:手机刚响,律师函就来了,银行账户被冻结,家里收到法院传票……只因为那笔当初“应急救急”的网贷,现在不仅本金没还完,逾期费、罚息、催收费加起来,竟然快翻倍了?更扎心的是——平台把人告了,法院也判了,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嘀咕:我都被告了,这些逾期费用,是不是非得一分不少地还?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扯清楚。
我们得认清一个现实:网贷一旦逾期,且被平台起诉并胜诉,法院判决具有法律强制力,你必须依法履行还款义务,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你看到的“逾期费”都合理合法,关键要看——这些费用有没有法律依据,有没有超出法定上限。
举个例子,小王借了2万元网贷,约定年化利率12%,看起来不高,可他逾期3个月后,平台不仅收了利息,还叠加了“违约金”“逾期管理费”“催收服务费”等,总额直接飙到2.8万,后来平台起诉,法院判决他偿还本金加利息共2.3万,为什么没判2.8万?因为超出法律保护范围的费用,法院不会支持。
这里就引出一个核心概念: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比如当前LPR是3.45%,那司法保护的年利率上限就是13.8%,超过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即便被起诉,你也有权利对不合理的逾期费用说“不”!尤其是那些平台单方面设定的“天价罚息”“滞纳金翻倍”“每日千分之五的违约金”,很多都属于“变相高利贷”,法律根本不认。
但要注意,如果你收到法院传票却置之不理,缺席判决,那法院可能会根据平台提供的材料直接判你全赔。这就等于你主动放弃了抗辩权,一旦被起诉,千万别“装死”,而是要积极应诉,重点审查:
- 原始借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有没有砍头息、阴阳合同?
- 平台是否有放贷资质?现在很多“套路贷”平台根本就是无证经营。
- 逾期费用的计算方式是否合规?有没有叠加收取、重复计费?
- 总成本是否超过LPR四倍?这是判断是否受法律保护的“红线”。
如果你发现平台存在违规行为,完全可以向法院提出抗辩,要求减免不合法部分的费用。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被起诉的情况,建议你第一时间收集所有借款合同、还款记录、催收信息等证据,然后尽快联系专业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不要盲目还款,也不要逃避诉讼。合法的债务要还,但不合法的“债”坚决不能背,通过法律程序争取合法权益,才是最稳妥的出路,今后借贷务必选择正规持牌机构,看清合同条款,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小编总结:
网贷被起诉,逾期费要不要还?答案是:该还的得还,不该还的坚决不背!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债权,而不是平台的“收割套路”,面对诉讼,逃避不是办法,沉默只会让自己吃亏。真正聪明的做法,是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查合同、核利率、辨费用,把每一笔钱都算清楚,你不是“老赖”,你只是需要一次公平的对话,只要依法应对,哪怕被起诉,也能守住底线,走出债务阴霾。
网贷被起诉了,逾期费到底还要不要还?,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