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证函是什么?一封小小的信函,为何能让企业账目‘现原形’
公司账上明明写着客户还欠你50万,可对方一口咬定早就付清了?或者你明明记得已经把货款打给供应商,对方却坚称没收到?这时候,财务人员往往会皱起眉头,说一句:“发个询证函吧。”
可问题是——询证函到底是什么?它真有那么神吗?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封“小纸条”背后的大作用。
询证函是什么?别被名字吓住
询证函是一种书面确认工具,通常由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机构发出,用来向第三方(比如客户、供应商、银行)核实某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金额和状态,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封“官方版微信确认”:“喂,老张,我账上记着你还欠我30万,你那边对得上吗?”
常见的询证函类型包括:
- 应收账款询证函:确认客户是否真的欠款;
- 应付账款询证函: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欠供应商钱;
- 银行存款询证函:向银行核实账户余额和贷款情况;
- 往来款项询证函:用于核对双方账目是否一致。
这些函件通常采用标准化格式,加盖公章或审计机构印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为什么它这么重要?三个关键词:证据、审计、风控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对个账吗?发个微信不就完了?但询证函的价值远不止“对账”这么简单。
它是审计的“铁证”
在年度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获取外部第三方的独立确认,才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而询证函正是最关键的外部证据之一,没有它,审计报告可能直接被认定为“范围受限”,甚至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它是风险控制的“防火墙”
企业内部账目可能因人为失误、系统延迟甚至舞弊而出现偏差,通过定期发送询证函,可以及时发现“账实不符”的问题,客户声称已付款但你没入账,可能意味着收款流程存在漏洞。它是纠纷中的“救命稻草”
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法院或仲裁机构非常看重第三方的书面确认,如果对方曾在询证函上盖章确认欠款,这份文件就可能成为胜诉的关键证据。
询证函 ≠ 普通对账单,关键在“独立性”和“回函”
这里要划重点了:不是所有对账都叫询证函,真正的询证函必须满足几个核心要素:
- 由独立第三方(如审计师)直接发出;
- 直接寄送给被询证方,不经过被审计单位转交;
- 要求对方直接回函至发函方(比如会计师事务所),而非原企业;
- 回函需加盖公章或财务章,具备法律效力。
如果企业自己打印一张对账单让客户签字,那只是内部对账,法律效力远不如正式询证函。
实务中常见误区
只发不追
发了函就万事大吉?错!很多企业发完函后石沉大海,也不跟进。未回函本身也是一种风险信号,可能意味着对方不认可这笔账款,或存在纠纷。回函不核对
收到回函后,一定要核对内容是否一致,曾有企业收到银行回函,发现账户被冻结却毫不知情,这才暴露出内部管理漏洞。电子函件随意发
虽然现在有电子询证函平台(如“函证e信”),但必须确保平台合规、身份可验证、过程可追溯,否则法院可能不认可其效力。
📌 建议参考:企业如何高效使用询证函?
- 定期发送:建议每季度或年度终了,对大额往来款项进行函证;
- 选择重点对象:优先发给金额大、账龄长、合作异常的客户或供应商;
- 使用标准模板:可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函证指南》;
- 保留完整记录:包括发函记录、快递单号、回函原件,全部归档备查;
- 关注异常情况:如对方拒绝回函、回函不符或延迟,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函证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经双方确认的询证函,可视为书面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询证函回函作为外部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询证函是什么?它不只是对账的工具,更是企业财务健康的一面镜子,是审计合规的“通行证”,也是法律维权的“护身符”,别小看这封薄薄的信函,它背后承载的是信息的真实性、流程的严谨性和法律的严肃性。
无论是企业财务、审计人员,还是管理者,都应该重新认识询证函的价值。管好账,从一封询证函开始,毕竟,在商业世界里,信任很重要,但证据,更重要。
下次当你听到“发个询证函”时,别再觉得这只是走个形式——它,可能正悄悄为你守住一份关键的真相。
询证函是什么?一封小小的信函,为何能让企业账目‘现原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