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类火灾是指什么?普通人真的了解这类金属火有多危险吗?
你有没有想过,火灾不只有我们常见的电线起火、厨房油锅着火,还有一类火灾,一旦发生,用水扑救反而会“火上浇油”?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d类火灾,很多人听到这个词可能一脸懵:d类?是按字母排的吗?这到底是啥火?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法律与安全合规顾问,我经常在企业消防培训中看到大家对“d类火灾”一知半解,甚至存在严重误解,咱们就来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讲个明白。
什么是d类火灾?它到底“类”在哪里?
火灾分类,不是随便分的,根据我国《火灾分类》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被分为A、B、C、D、E、F六类,每一类对应不同的燃烧物质和扑救方式。
而d类火灾,特指由可燃金属引起的火灾,这里的“d”并不是随便选的字母,而是国际通用的火灾分类标准中,对“金属火灾”的专属代号。
常见的可燃金属包括:镁、钠、钾、锂、钛、锆、铝粉、镁铝合金等,这些金属在特定条件下,比如高温、摩擦或接触空气、水,会剧烈燃烧甚至爆炸。
举个例子:某工厂在打磨镁合金零件时,金属碎屑堆积未及时清理,遇到高温火花,瞬间起火,工人第一反应是拿水灭火——结果火势瞬间扩大,还引发了小范围爆炸,这就是典型的d类火灾误操作案例。
关键点来了:d类火灾绝对不能用水、泡沫或普通干粉灭火器扑救!
为什么?因为很多金属遇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氢气并产生大量热量,等于“送燃料给火”,比如钠遇水会爆炸,镁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极易引发二次爆炸。
d类火灾的扑救方法: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设备
面对d类火灾,必须使用专用金属火灾灭火剂,
- D类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石墨、铜粉等),能覆盖金属表面,隔绝氧气并吸收热量;
- 干燥砂土或专用金属灭火砂,适用于小范围金属火;
- 严禁使用水基、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化工厂、金属加工厂、科研实验室等场所,必须配备D类灭火设备,并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否则一旦出事,不仅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建议参考:企业与个人该如何防范d类火灾?
- 识别风险源:如果你的工作环境中涉及金属粉末、高温加工或稀有金属操作,必须将d类火灾纳入安全评估;
- 配备专用灭火设备:在相关区域设置D类灭火器,并明确标识;
- 加强员工培训:让每位员工清楚“什么火不能用水”,关键时刻能救命;
-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金属火灾,要有专门的疏散和处置流程;
- 定期检查与演练:消防设备不是摆设,必须确保随时可用。
预防永远比扑救更重要。一次侥幸,可能换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相关法条参考(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8.1.1条:
“储存或使用可燃金属的场所,应根据火灾危险性类别配置相应的灭火设施。”《火灾分类》GB/T 4968-2008:
明确规定D类火灾为“金属火灾”,并指出其扑救特殊性。
这些法条不是纸面文章,一旦因消防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故,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d类火灾是指什么?它不是普通的火,而是由可燃金属引发的高危火灾,扑救方式极为特殊。
很多人对它缺乏认知,甚至误以为“所有火都能用水灭”,这种观念极其危险,特别是在工业、制造、科研领域,d类火灾的风险真实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不会天天接触金属粉末,但了解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救人救己,作为企业主或安全负责人,更应把d类火灾的防范纳入日常管理,做到“有备无患”。
安全无小事,分类要清晰,灭火讲科学。
别让一次无知,点燃一场无法挽回的大火。
—— 本文由【安全与法观察】原创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d类火灾是指什么?普通人真的了解这类金属火有多危险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