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诈骗的定义是什么?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你有没有接到过那种“恭喜您中奖了”的短信?或者突然有人打电话说“您的银行账户异常,需要立即转账验证”?又或者在社交平台上,有人用甜言蜜语博取信任,最后却悄悄卷走你的积蓄?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其实每天都在真实上演,而它们背后,往往都藏着一个法律术语——诈骗

诈骗的定义是什么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我们来拆解一下:

诈骗的定义是什么?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核心,也就是说,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也不是借,而是想把别人的钱据为己有,有人谎称自己是某投资平台的高管,承诺高额回报拉你入伙,结果平台根本不存在——这就是典型的以占有为目的。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是手段,虚构事实,比如伪造身份、编造项目、制造虚假中奖信息;隐瞒真相,则是明明知道自己没能力履约,却故意不告诉对方,比如卖房时隐瞒房屋已被查封的事实,诱使买家付款,也属于诈骗手段。

“骗取他人财物”是结果,必须实际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比如转账、交付贵重物品等,如果只是吹牛没兑现,但没让人掏钱,一般不构成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罪的关键在于“骗”和“自愿交付”,也就是说,受害人是在被蒙蔽的情况下,基于错误认识主动交出财物的,这和抢劫、盗窃不同——抢劫是暴力抢,盗窃是偷偷拿,而诈骗是“让你心甘情愿地给”。

现实生活中,诈骗的形式五花八门: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杀猪盘、虚假投资、退费骗局……它们披着各种外衣,但内核始终不变——利用人性的弱点,编织谎言,最终实现非法占有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受害者在事发后才恍然大悟:“我当时怎么就信了呢?”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正是因为骗子深谙心理学,善于制造紧迫感、权威感和情感依赖,再不转账账户就要被冻结”,“这是我们内部项目,别人都不知道”,“我爱你,所以你要为我投资”……这些话术,都在一步步瓦解你的理性防线。

识别诈骗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的定义,看清它的本质,不是所有让你掏钱的行为都是诈骗,但凡是建立在虚假信息基础上的“赚钱机会”“紧急情况”“亲密关系”,都值得你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证据在哪里?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身边人遭遇了疑似诈骗,记住这几点:

  1. 立即停止转账,哪怕对方威胁恐吓;
  2. 保留所有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这是报案的关键证据;
  3. 第一时间报警,越早立案,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4. 不要羞于启齿,被骗不是你的错,骗子才是罪魁祸首;
  5. 提高警惕,定期学习反诈知识,国家反诈中心APP值得下载。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的定义是什么”,不只是一个法律术语的解释,更是一把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钥匙。真正的防骗,始于认知,当你明白诈骗的本质是“以假换真、以骗取财”,你就能在面对诱惑或恐慌时多一份冷静。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却有很多陷阱,保持怀疑,核实信息,守住底线——你的钱包,值得被更聪明地守护。
别让一时的轻信,换来长久的悔恨,了解诈骗,远离骗局,从读懂这一句话开始。

诈骗的定义是什么?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45109.html

诈骗的定义是什么?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经济犯罪?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什么是经济犯罪?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你有没有想过,签个合同、转笔账、开家公司,甚至只帮朋友“走个账”,都有可能一脚踏进“经济犯罪”雷区?听起来像企业高管、金融大鳄才会碰上事,但其实,经济犯罪离我们普通人比想象中更近。 咱们来聊点实在——什么是经济犯罪?它到底包括哪些行为?为什么有些明明没想害,却还被送进了看守所?别...

肇事到底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肇事到底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看完这篇你懂了!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肇事逃逸”、“交肇事”这些词?是不是总觉得“肇事”出了事故”那简单?其实啊,“肇事”两个字背后,藏着的可不“出事”这轻描淡写事儿,它在法律上,尤其在刑法和交法规里,有着非常明确、甚至“致命”。 今天咱们来掰扯掰扯——“肇事”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说个生...

勒索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你真的了解吗?

勒索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你真了解吗?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你儿子在我手上”电话?或者突然收到条短信:“我们掌握了你隐私视频,给钱删,否则全网公开”?如果你里“咯噔”下,那说明你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勒索。 但“勒索是什么意思”?它只吓唬?还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咱们讲法条套话,搬术语,用大白话,聊聊这个听起...

涉黑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你真的了解吗?

涉黑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你真了解吗?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涉黑”这个词?某某因涉黑被警方带走”“某企业涉黑被查封”……听起来是不是挺吓人的?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涉黑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普通人有关系吗?一不小心参与了,会会也变成“黑社会”? 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听起来遥远、其实离我们可能话题。 “涉黑”不是简单“...

集资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踩坑?

集资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一不小心就踩坑

“老乡创业急需资金,回报率高达30%!”“内部项目,稳赚赔,仅限熟参与!”……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投资机会”,其实可能就是披着羊皮狼——非法集资陷阱。集资是什么意思?它合法吗?普通人分辨?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话题。 集资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把钱凑在...

高利贷到底算不算犯罪?普通人一不小心就踩坑?

高利贷到底算算犯罪?普通人一不小心就踩坑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当天放款、无抵押、秒到账”贷款电话?听着动,可一旦借了,利息翻着倍地涨,催收电话日夜停,甚至亲朋好友都被骚扰……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传说中高利贷吧? 那问题来了——什么叫高利贷?它只利息高点吗?还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咱们来彻底扒扒这个让无数深陷泥潭...

身份证贷款利率到底有多高?普通人一不小心就踩坑

急着用钱,手头又紧,朋友借到,银行门槛太高,最后只点开手机上贷款APP,上传身份证,几分钟到账几千甚至上万?听起来很方便,对吧?但你有没有认真算过,用身份证就能贷款,实际利率到底有多高? 很多以为“凭身份证贷款”救急神器,殊知,这背后可能藏着个“隐形高利贷”陷阱,咱们讲复杂...

高利贷到底有多毒?普通人一不小心就掉进钱坑?

高利贷到底有多毒?普通人一不小心就掉进钱

手头紧,急需用钱,朋友介绍个“快借快还”渠道,利息看着高,签完合同才发现,每个月要还利息比本金还吓?等你想提前还清,对方却说“违约金翻倍”……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自己可能已经掉进了高利贷陷阱。什么是高利贷?它和普通民间借贷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要打击它?咱们来扒扒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