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高评高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捷径还是陷阱?

“我这房子评得高,贷得多,轻松拿下!”然后一脸得意?你是不是心里嘀咕:这“高评高贷”到底是个什么操作?合法吗?会不会踩雷?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高评高贷什么意思,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暗藏哪些法律风险。

高评高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捷径还是陷阱?


“高评高贷”到底是什么?

“高评高贷”指的是在申请房产抵押贷款时,通过虚高评估房产价值的方式,获得比实际价值更高的贷款额度,你手里的房子市场价是300万,但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价是400万,银行就可能按400万的70%给你批贷,也就是280万,而如果按真实价格300万算,最多只能贷210万。这一下,就多拿了70万的贷款

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尤其对资金紧张、想“撬动杠杆”的购房者或投资者来说,简直是“神操作”。

但——这背后的风险,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高评高贷的操作链条:谁在参与?

  1. 借款人:希望多贷款,缓解资金压力或用于投资。
  2. 评估机构:配合出具高于市场价的评估报告。
  3. 中介或贷款顾问:牵线搭桥,甚至“一条龙服务”。
  4. 银行或金融机构:基于评估报告审批放款。

问题就出在这里:评估报告是虚假的,贷款依据是虚构的,一旦被查,所有参与方都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高评高贷的法律风险:别拿无知当勇气

很多人觉得:“我又没骗钱,房子是真的,贷款也按时还,有什么问题?”
错!大错特错!

关键点来了:高评高贷本质上是一种“骗贷行为”
即使你主观上没有恶意,但提供虚假材料、误导金融机构决策,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

更现实的风险是:

  • 银行一旦发现评估虚高,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 未来征信记录受损,影响其他贷款、出行、就业;
  • 如果房价下跌,房产实际价值低于贷款余额,你可能“负资产”;
  • 一旦断供,法拍后还不够还贷,还得自掏腰包补差。

你以为是“聪明操作”,其实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埋雷


高评高贷合法吗?灰色地带≠合法

目前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操作空间”,比如某些评估机构为了揽业务,会“灵活处理”评估价,但这并不代表合法。

法律不会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就网开一面
就像闯红灯,哪怕一万个人都闯了,你被抓了,照样罚。

近年来金融监管趋严,保监会多次发文整治“虚假评估”“骗贷行为”,一旦被查,轻则拒贷、拉黑,重则追究刑责。


建议参考:理性融资,远离“捷径”诱惑

如果你正在考虑贷款买房或抵押融资,这里给你几点实实在在的建议

  1. 不要轻信“高评高贷能帮你多贷钱”的承诺,尤其是中介或所谓“贷款专家”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2. 选择正规评估机构,评估价应基于真实市场数据,不能“商量着来”。
  3. 量力而行,合理负债,贷款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你能不能还得起。
  4. 保留所有贷款材料,包括评估报告、合同、沟通记录,万一出事,有据可查。
  5. 如有疑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顾问,别等到出事才后悔。

合法合规的融资,才能走得长远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非虚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3.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
    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重要事实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高评高贷什么意思”?它不是什么金融秘籍,而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能短期缓解资金压力,用不好就是法律红线上的“自杀式操作”

在这个信用越来越值钱的时代,一时的便利,换不来长久的安稳,真正的智慧,是懂得在合规的框架内,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别让“高评高贷”成为你人生中的一个污点
脚踏实地,合法融资,才是普通人最稳妥的出路。

—— 本文由【法律有温度】原创撰写,拒绝AI复制,只为给你最真实、最有用的法律解读。

高评高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捷径还是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36658.html

标签:金融

高评高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捷径还是陷阱?的相关文章

提前批到底是捷径还是陷阱?你真的了解吗?

提前批到底是捷径还是陷阱?你真的了解吗?

你有没有听说过“提前批”这个词?尤其在孩子考、公务员考试,甚至一些重点项目的申报过程中,总有人神神秘秘地说:“走提前批,机会更大!”可问题——什么是提前批?它真的像传说中那神奇吗?还是说,它只披着“绿色通道”外衣的另一种竞争形式?咱们就来掰开揉碎,把“提前批”这个概念彻讲明白。 提前批...

委托逾期公司处理债务,是捷径还是陷阱?

委托逾期公司处理债务,是捷径还是陷阱

逾期债务处理:专业公司真能解决问题吗? 近年来,随着个人和企业债务纠纷的增多,"逾期债务处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公司宣称能通过"专业手段"帮债权人追回欠款,甚至承诺"不成功不收费"。这种看似效的解决方案背后,隐藏着法律风险与道德争议。 债务处理的合法性关键,根据《民法典》规定,债...

网上协商处理债务靠谱吗?是捷径还是深坑?

网上协商处理债务靠谱吗?是捷径还是深坑?

"网上那些帮人协商债务的公司到底靠不靠谱啊?听说能减免利息,能分期款,真的假的?"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解燃眉之急,用不好可能雪上加霜,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里面的门道。 网上协商的"AB面":效率与风险并存 先说优势面: 24小时在线响应:不用请假跑银行,凌晨两点也...

借壳上市到底是捷径还是险棋?你真的搞懂了吗?

借壳上市到底是捷径还是险棋?你真的搞懂了吗?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家公司明明没上市,却突然在股市里“冒头”,股价蹭蹭涨?这背后,很可能就“借壳上市”在悄悄发力,听起来大上,但到底什么是借壳上市?它和IPO(首次公开募股)有什么区别?企业腾飞的捷径还是暗藏风险的“空走钢丝”?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资本市场里既神秘又常见的操作。 借壳上市,就...

p2p是什么?它到底是投资捷径还是陷阱深渊?

p2p是什么?它到底是投资捷径还是陷阱深渊?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刷手机时,突然看一条广告:“收益、低门槛、随借随,P2P理财年化15%起!”——那一刻,你心动了吗?你有没有好奇,p2p是什么?它真的像宣传的那样“稳赚不赔”吗?还是说,它其实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骗局? 咱们不讲术语堆砌,也不玩概念游戏,就用大白话,掰开揉碎地聊聊这个曾...

网上逾期处理平台可靠吗?是馅饼还是陷阱?

网上逾期处理平台可靠吗?馅饼还是陷阱

近年来,随着网、信用卡逾期问题的发,各类"网上逾期处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宣称能"协商减免利息""停催收""修复征信",这些平台真的能兑现承诺吗?还是披着"专业外衣"的骗局?我们从法律角度剖析其可靠性。 现状:市场需求催生灰色产业 逾期处理平台的兴起,本质源于部分负债人急于摆脱催收压...

债务打折处理真的吗?救命稻草还是陷阱

近年来,“债务打折处理”逐渐成为许多负债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广告宣称“只需偿本金30%-50%即可结清债务”“快速解决债务危机”,听起来极具诱惑力,但债务打折处理真的吗?背后否存在法律风险?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实务角度揭开这一操作的真实面纱。什么是债务打折处理? 债务打折处理,简单说就债...

信用卡逾期本金打折款真的存在吗?馅饼还是陷阱

近年来,随着信用卡逾期问题日益普遍,“信用卡逾期本金打折款”成为不少负债人关注的“救命稻草”,网络上甚至出现“只需50%本金即可结清债务”的宣传广告,这让许多持卡人心动又疑惑:这种操作合法吗?银行真的会同吗? 本金打折款的真相:可能性与条件 信用卡逾期后,银行的主要目标收回欠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