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需要带什么?这些细节你真的知道吗?
匆匆赶到机场,结果在安检口被拦下,不是身份证忘带,就是充电宝超标,甚至有人连机票都没确认就来了?别笑,这事儿真不少见。坐飞机需要带什么,看似是个基础问题,但每年仍有无数人因为“我以为”而耽误行程,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话题。
先说核心:坐飞机最基本要带的,是有效身份证件和机票信息,无论你是国内飞还是国际飞,这两样缺一不可,国内航班,成年人一般用身份证就够了;小孩没身份证的,可以带户口本或出生证明;老人忘带身份证?别慌,机场公安窗口可以现场办理临时乘机证明,但记得预留时间!
机票信息现在大多在手机里,电子登机牌越来越普及,但建议你提前在航旅app里把行程保存好,截图备用,万一手机没电,机场自助值机机器也能帮你打印。千万别只靠记忆,以为“我订过票就行”——系统可不认你这张脸。
接下来是行李问题。随身行李里,很多人踩坑最多的就是充电宝和液体。充电宝必须随身携带,不能托运,且额定能量不能超过100Wh(约27000mAh),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需航空公司批准,每人限带两个。别拿大容量的移动电源图省事,安检一查直接没收,心疼死你。
液体类物品,比如护肤品、香水,单瓶不能超过100ml,且所有液体必须装进一个20×20cm的透明密封袋里,一人一袋,别觉得“我这瓶精华才80ml,直接放包里没事”——真有因此被开包检查耽误登机的。
托运行李方面,记得提前查好航司规定,廉价航空往往行李额度小,超重收费高得吓人,像春秋、九元这些航司,5公斤免费额度不是开玩笑的。提前线上购买行李额,通常比现场便宜一半以上,聪明人都这么干。
还有几个容易被忽略但超关键的细节:
- 药品:必须带的处方药,建议保留原包装和医生证明,尤其是精神类、麻醉类药品,国际航班更要谨慎。
- 耳机和充电线:机上娱乐系统未必好用,自带降噪耳机+平板,长途飞行幸福感翻倍。
- 外套或毯子:高空舱内温度低,尤其夜航,别穿太少,空调一开冷到发抖。
- 口罩和消毒湿巾:虽然现在不强制,但保持卫生总没错,尤其换季时。
特别提醒:国际航班还得带护照、签证、入境卡、黄皮书(疫苗证明)等,不同国家要求不同,务必提前查清,像去非洲或南美部分国家,没打黄热疫苗,连机场都进不去。
📌 建议参考:
出发前一晚,列个清单:
✅ 身份证/护照
✅ 机票信息(电子或纸质)
✅ 登机牌(提前值机)
✅ 充电宝(合规容量)
✅ 液体类(100ml内+透明袋)
✅ 必备药品+证明
✅ 舒适衣物+耳机
✅ 国际航班额外材料(签证、保险、健康申报)
提前三小时到机场,尤其是节假日或大型枢纽机场,值机、安检、走错航站楼……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让你错过航班。
📚 相关法条参考:
《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76号)
- 第三十一条:旅客应当主动出示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和有效乘机凭证。
- 第三十二条:对旅客携带的物品,安检机构有权进行安全检查,对禁止携带或超规携带的物品,有权拒绝放行。
《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
- 明确规定锂电池、充电宝等属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锂离子电池”,必须随身携带,禁止托运,且额定能量限制明确。
《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五十条
- 出境入境人员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未持有效证件者,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其出境或入境。
✍️ 小编总结:
坐飞机需要带什么,从来不是“带张身份证就行”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你的准备意识、细节把控和对规则的尊重。每一次顺利登机,背后都是对规则的遵守和对细节的重视,别让一张没打印的登机牌、一个超标的充电宝,毁掉你精心规划的旅程。
出发前多花十分钟检查,胜过机场一小时的慌乱,愿你每一次飞行,都能从容登机,平安抵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