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捡到钱不还是什么罪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之财,比如在路边捡到一个钱包,里面装着几百甚至几千元现金。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觉得“运气好”,悄悄将钱收起来;但也有人会纠结:这样做会不会违法?事实上,捡到钱不还看似小事,背后却可能涉及,甚至构成犯罪。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捡到钱不还是什么罪”,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捡到钱不还是什么罪

捡到钱不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核心在于行为是否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从法律定义来看,捡到钱不还构成侵占罪需满足3个条件:

1. 捡到的钱属于“遗忘物”。遗忘物是指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因疏忽而暂时失去占有、控制的财物,比如掉在地上的钱包、遗落在商店的手机等。如果是他人故意丢弃的“遗弃物”(如扔进垃圾桶的零钱),则不属于遗忘物,捡到后不还一般不涉及犯罪。

2. 行为人“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交出”。这意味着捡到钱后,失主或相关权利人(如警察)要求返还时,行为人明确拒绝归还,或者通过隐匿、转移等方式逃避返还义务。如果捡到钱后主动寻找失主归还,或在失主索要时及时返还,则不构成“非法占为己有”。

3. 数额达到“较大”。侵占罪是“数额犯”,只有当捡到的钱数额达到当地规定的“较大”标准时,才可能构成犯罪。如果数额较小(如几百元),即使拒不归还,一般也只属于民事,不涉及刑事犯罪。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纯捡到钱不还本身属于民事上的“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第987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也就是说,无论数额大小,失主都有权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只有当行为同时满足上述3个条件时,才会从民事不当得利升级为刑事侵占罪。

二、捡到钱不还多少金额会立案

既然侵占罪以“数额较大”为立案标准,那具体多少金额会被立案呢?目前,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并未统一规定“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行确定。从司法实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立案标准在5000元至2万元之间

例如:

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规定,侵占罪“数额较大”的起点为2万元,“数额巨大”的起点为20万元。

2.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务侵占、受贿、挪用资金等刑事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中,将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标准确定为1万元以上。

3.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立案标准可能较低,比如5000元或8000元。具体标准可以通过当地法院或检察院的官方渠道查询。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捡到的钱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失主仍可通过民事维权。根据《民法典》第122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失主可以向法院提起“不当得利纠纷”诉讼,要求捡到钱的人返还本金,甚至可以主张损失(如果因未及时返还造成额外损失)。

三、捡到钱被失主找到不还怎么办

如果失主发现自己的钱被他人捡到且对方拒不归还,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分步骤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先尝试协商解决。失主可以主动联系捡到钱的人,说明财物的归属(如提供钱包内物品特征、现金数额等),要求对方返还。如果对方因疏忽忘记归还,或对财物归属有疑问,协商可能是最快捷的解决方式。协商时建议保留沟通记录(如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作为后续维权的证据。

2. 收集并固定证据。如果协商无果,失主需要收集能以下事实的证据:(1)自己是财物的合法所有人(如购买凭证、钱包内身份证件、监控录像显示财物从自己身上掉落等);(2)对方捡到了财物(如目击证人证言、监控录像拍到对方捡钱的过程、对方捡钱的聊天记录等);(3)对方拒不归还(如明确拒绝的录音、短信,或经多次催告仍不返还的证据)。

3. 根据金额选择维权途径:

(1)若金额达到当地侵占罪立案标准:失主可以携带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以“侵占罪”追究对方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部分情况下可转为公诉),即通常需要失主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而非完全由公安机关侦查。法院受理后,会依法判决对方返还财物,若构成犯罪还会判处相应刑罚。

(2)若金额未达到立案标准:失主可以向法院提起“不当得利纠纷”民事诉讼,提交状、证据材料(如上述收集的证据),要求对方返还财物。法院判决后,对方仍不履行的,失主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划扣对方财产等方式追回损失。

4. 注意。无论是刑事自诉还是民事诉讼,都有一定的限制。根据《刑法》第87条,侵占罪的追诉时效为5年(量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5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从失主知道或应当知道对方拒不归还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可能会丧失胜诉权,因此建议及时维权。

捡到钱本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无论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还是刑事上的侵占罪,拒不归还他人财物都需相应责任。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建议理性处理,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21736.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分手后欠钱不还怎么起诉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捡到钱不还是什么罪的相关文章

捡到别人的钱不还是什么罪捡到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遇这样的情况: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沓现金,或在公共场所捡到他人遗落的包。此时,同的处理方式背后可能隐藏着同的法律后果。很多人会疑惑,捡到别人的如果没有归,究竟会会构成犯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解答,并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大家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捡到钱不还会怎样?捡到钱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捡到他人财物的情况,比如包、现金等。此时,很多人可能会纠结于“要”“不还会有什么后果”。其实,捡到钱不还并非小事,背后涉及和道德义务。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实际案例和正确处理方式等角度,详细解析捡到钱不还可能面临的问题,帮助大家明确行为边界,避免因一时糊涂必要的风险...

亲戚捡到钱不还办?亲戚捡到钱不还构成犯

在生活中,拾金昧一直我们所倡导的美好品德。然而,有时候会遇一些令人无奈的情况,比如亲戚捡到钱。这种状况仅涉及的问题,可能影响亲戚之间的关系,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那当遇亲戚捡到钱不还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亲戚捡到钱不还办 当发现亲戚...

到捡到钱有纠纷,梦到捡到钱有纠纷的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关于梦到捡到钱有纠纷的问题,于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梦到捡到钱有纠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捡到钱不还警察会受理,而微信转错帐,对方不还警察只能充当协商角色? 为什么捡到钱不还警察会受理,而微信转错帐,对方不还警察只能充当协...

捡到钱不还失主是什么罪

在日常生活中,捡到遗失的物品并将其归失主一种美德,但如果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则可能触犯法律。那捡到钱不还失主是什么罪名呢? 一、捡到钱不还失主是什么罪名? 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规定,将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构成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捡到钱...

捡到钱不还失主是什么罪

在日常生活中,捡到遗失的物品并将其归失主一种美德,但如果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则可能触犯法律。那捡到钱不还失主是什么罪名呢? 一、捡到钱不还失主是什么罪名? 根据我国《刑法》第270条规定,将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构成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捡到钱...

澳门捡到钱不还什么罪

当我们在公共场所捡到钱时,正确的做法上交或联系失主,若占为己有则可能触犯法律。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澳门捡到钱不还所涉及的法律责任。 一、澳门捡到钱不还什么罪根据澳门《民法典》第1213条规定,捡到遗失物却通知失主,构成当得利,失主有权要求赔偿。若拾得人明知或应知遗失物属于他人而占有...

捡到钱不还什么罪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意外惊喜:捡到钱。面对这笔意外之财,法律上如何规定?捡到钱不还构成何种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捡到钱不还什么罪捡到钱不还,从法律角度看,根据情节轻重,可能构成同的名: 1. 盗窃如果捡到钱后,明知失主谁,或者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找失主,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