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判决完不还怎么办?申请强制执行后多久能拿到钱
生活中,不少人在遇到他人时,会选择通过诉讼维护权益,可拿到胜诉判决书后,对方却依旧耍赖不还钱,这种“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情况让很多债权人头疼不已。其实,判决后并不意味着维权结束,法律早已为债权人准备了后续的执行手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不还判决完不还该怎么办,以及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欠钱不还判决完不还怎么办
判决生效后,若人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通过以下法律强制债务人还钱,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2年,从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判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债权人需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上生效判决书、申请人身份等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若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将采取强制措施。
2.主动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法院会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信息,但债权人若掌握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线索(如收入、到期债权、微信/支付宝余额、公积金账户、股权等),应及时向法院提供。例如,若知道被执行人在某公司有工资收入,可申请法院向该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每月从其工资中划扣部分款项用于还款;若发现被执行人有未过户的房产或隐藏的车辆,也可提供线索由法院查封、扣押。
3.申请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措施
若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确定的义务,债权人可申请法院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措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被限制高消费后,被执行人不得有乘坐高铁/飞机、入住星级酒店、购买不动产、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行为。若被执行人是单位,还可申请法院将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纳入限制高消费名单。对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还可申请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即“老赖名单”),使其在贷款、招投标、担任企业高管等方面受到限制。
4.若被执行人有能力拒不履行,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或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都可能构成此罪。债权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通过追究刑事责任迫使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
二、申请强制执行后多久能拿到钱
申请强制执行后多久能拿到钱,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被执行人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财产类型以及执行程序是否顺利,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执行案件的一般流程和期限
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在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法院会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等财产进行查询,这一步通常在受理后10日内完成。若查询到被执行人有银行存款,法院会直接冻结、划拨,一般情况下,从冻结到款项划扣至法院账户再支付给债权人,整个过程可能需要1-2个月;若被执行人有房产、车辆等不动产或动产,法院需要先查封,再进行评估、拍卖,这个过程相对较长,评估阶段通常需要1-2个月,拍卖阶段(包括一拍、二拍、变卖)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因此这类财产处置完毕后拿到钱可能需要半年以上。
2.财产线索的清晰度和可执行性
如果债权人能提供明确、可直接执行的财产线索(如被执行人的具体银行账户及余额、已明确位置的车辆等),执行会大大提高。例如,若债权人知道被执行人的工资卡信息,法院可直接向其工作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每月定期划扣工资,这种情况下可能每月都能收到部分还款。反之,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模糊(如只知道对方可能有房产但不清楚具体位置),法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调查核实,执行周期会相应延长。
3.是否存在执行异议或复杂情况
在执行过程中,若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如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实际为案外人所有),法院需要对异议进行审查,审查期间执行程序会中止,若异议成立,可能需要通过诉讼解决,这会导致执行时间大幅延长。若被执行人涉及多个执行案件(即“多案被执行人”),其财产需要按比例分配给多个债权人,债权人拿到钱的时间和金额也会受到影响。
三、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怎么办
实践中,部分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也并非毫无办法,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权益:
1.申请法院进行全面财产调查
即使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未查询到被执行人财产,债权人仍可申请法院进行线下调查,或申请法院《调查令》,由持调查令查询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线索,如公积金账户、社保缴纳情况(了解其是否有稳定收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账户流水、名下有无注册公司或个体工商户(查询其经营收入)、是否有到期债权(如他人欠被执行人的钱)等。部分被执行人可能会将财产转移到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名下,债权人可收集相关,申请法院调查是否存在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若查实,可申请撤销该转移行为。
2.关注被执行人动态,发现财产后及时申请恢复执行
若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后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务消失,被执行人仍需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需持续关注被执行人的动态,如发现其有新的财产(如找到工作有了工资收入、购买了新的房产或车辆、继承了遗产等),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且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建议债权人定期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被执行人的信息,或留意其社交媒体、生活状态变化,及时发现财产线索。
3.尝试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若被执行人确实暂无履行能力,但有还款意愿,债权人可与被执行人协商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分期履行、延期履行或减免部分债务。例如,双方可约定被执行人每月偿还一定金额,直至还清为止;或约定被执行人在1年内筹集资金一次性偿还,债权人自愿放弃部分等。执行和解协议需提交法院备案,若被执行人未按协议履行,债权人可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自身权益。
4.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司法救助”
对于生活困难的债权人(如因被执行人未还款导致自身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患有重大疾病需要治疗等),且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符合条件的可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金”。司法救助金由国家财政拨款,旨在解决债权人的燃眉之急,具体申请条件和金额需根据当地法院的规定执行,但救助金通常只是部分,不能替代全部债务。
综上所述,欠钱不还判决完不还时,债权人可通过申请强制执行、提供财产线索、申请限制措施等方式维权,即使被执行人暂时没有财产,也可通过关注动态、达成和解等方式等待履行机会。不过,执行过程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调查技巧,若遇到困难,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