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拾钱不还是什么罪?拾得遗失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8-12)普法百科1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路边、商场或公共交通工具上捡到他人遗失的钱包、现金等财物。此时,不少人可能会纠结:这些钱能不能自己留下?如果选择不还,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甚至是否会构成犯罪?事实上,拾钱不还的行为并非简单的“道德问题”,背后可能涉及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时还可能触犯刑法。本文将结合法律规定,详细解析拾钱不还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帮助大家厘清法律边界,避免因一时疏忽或贪念陷入法律风险。

一、拾钱不还是什么罪

拾钱不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结合具体情节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从法律层面看,首先要明确“拾得他人财物”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意味着,拾得他人遗失的现金后,拾得人负有法定的返还义务,而非“捡到即所有”。

如果拾得人拒不返还,可能涉及两种:一是民事责任,二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方面,拒不返还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失主有权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拾得人返还财物,若因拒不返还造成失主损失(如因资金无法及时追回产生的损失、交通费等),拾得人还需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方面,若拾得的财物金额较大,且经失主或有关部门催告后仍拒不返还,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该条明确:“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里的“遗忘物”即包括他人不慎遗失的现金等财物。需要注意的是,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即需要失主自行向法院提讼,公安机关一般不会主动立案侦查。

二、拾得遗失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

拾得遗失物后拒不返还,拾得人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可分为民事和刑事两个层面,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 民事返还义务: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六条,拾得人在返还遗失物时,有权要求权利人支付因保管遗失物支出的必要费用(如为保管现金产生的保管费、通知失主产生的通讯费等),但无权要求额外报酬(除非失主发布了悬赏广告,承诺支付报酬)。若拾得人以“索要高额报酬”为由拒绝返还,失主可直接通过诉讼要求返还,法院会支持失主的请求。

2. 民事赔偿责任:若拾得人在占有遗失物期间,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财物毁损、灭失(如将捡到的现金随意丢弃、被盗等),需对失主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拾得人捡到1万元现金后未妥善保管,导致现金丢失,失主有权要求拾得人赔偿1万元损失。

3. 刑事责任(侵占罪):如前文所述,当拾得的财物“数额较大”且拒不返还时,可能构成侵占罪。一旦被为侵占罪,拾得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例如,在浙江省,侵占罪的“数额较大”为1万元以上,若拾得人捡到2万元现金拒不返还,失主起诉后,拾得人可能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行政处罚风险:部分情况下,若拾得人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如公安机关)处理,可能因“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

三、拾钱不还多少金额构成犯罪

拾钱不还构成犯罪(即侵占罪)的核心条件之一是“数额较大”,但我国刑法并未统一规定“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自行确定。以下是部分地区的参考标准,供大家了解:

1. 浙江省: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确定侵占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标准的通知》,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1万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标准为10万元以上。即在浙江,拾得1万元以上现金拒不返还,可能构成侵占罪。

2. 广东省:广东省将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标准确定为2万元以上,“数额巨大”为20万元以上。因此,在广东,只有拾得2万元以上现金拒不返还,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3. 北京市:北京市的标准相对较低,“数额较大”为5000元以上,即拾得5000元以上现金拒不返还,可能构成侵占罪。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拾得的金额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不构成犯罪,拾得人仍需承担民事返还义务。失主可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拾得人返还财物。若拾得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还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影响征信等。例如,在上海(“数额较大”标准为1万元),拾得人捡到8000元拒不返还,虽不构成侵占罪,但失主起诉后,法院会判决拾得人返还8000元,若拾得人拒绝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扣押财产等。

综上,拾钱不还并非小事,轻则需承担民事返还和赔偿责任,重则可能构成侵占罪,面临刑事处罚。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角度,拾得他人财物后及时返还或交由有关部门处理,都是应尽的义务。日常生活中,若不慎拾得他人财物,建议第一时间联系失主或送交公安机关,避免因一时贪念承担法律后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21165.html

拾钱不还是什么罪?拾得遗失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的相关文章

先占和拾得遗失物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中,先占和拾得是两个与遗失物相关概念。尽管它们都涉及到找到并占有他人遗失的物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重要区别。本文将详细解释先占和拾得遗失物的区别。 先占 先占指当一个人在没有所有者情况下找到一样品时,他或她可以立即占有并成为其合所有者。这意味着如一个人在公共场所或他人财产...

先占和拾得遗失物区别是什么

法律中,先占和拾得遗失物是两个概念,它们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一些明显区别。先占指的是一个人在他人品丢之前,占有并使用该行为。而拾得遗失物指一个人在他人品丢失后,无主情况下,主动取并占有该品。 先占特点 先占特点在于占有行为发生在品丢之前。这意味着先占者在没...

拾得遗失物利有什么区别

拾得遗失物是法律中两个概念,它们在法律义务和责任上有着明显区别。本文将解释这两个概念含义,并对它们区别进行详细说明。拾得遗失物拾得遗失物是指在公共场所或他人拥有地方发现无主财。根据法律规定,拾得遗失物的人有义务将其归主或者将其上交给有关部门。这一种道德和...

女方彩礼不返还办,女方不返还彩礼依据

女方起诉彩礼能返还,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通常情况之下,离婚时候是不能够要求退换彩礼,但果是符合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所规定的法定退彩礼条件,应当予以支持,比如说双方当事人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女方起诉彩礼能返还吗? 女方起诉彩礼能返还,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正常情况下,...

拾得的遗失物是不是不利,两者有何区别

拾得的遗失物两个法律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区别。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拾得的遗失物拾得的遗失物是指他人去或,被他人拾得并占有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当一个人拾得他人遗失物时,他应该采取合理措施寻找主,如主,他可以合地占有这个遗失物拾得遗失物的...

关于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民典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权益有很多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受侵害。如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内容来了解一些和民典中无效婚姻彩礼返还,相关法律规定相关的法律规定。 民典中无效婚姻彩礼返还典对无效婚姻彩礼返还没有作出...

租商铺不返租了咋办呢(租商铺不返租了咋办呀)

令很多业主和投资者头疼问题。商铺回租实际上开发商出售商铺常见形式。开发商看中了很多投资者担心自己买商铺租出去,于开发商同时与投资者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铺租赁合同》合同。而且租金往往可以支付抵押贷款,这打消了投资者顾虑。 然而,这种销售模式往往蕴藏着很大风险。开发商可...

关于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返还彩礼的法律规定及法律解释)

为了更好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婚姻无效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婚姻无效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 对于同居关系、无效婚姻关系、可撤销婚姻关系给付彩礼一方当事人向人民...

利占有遗失物什么意思?

利占有遗失物是指在发现他人遗失物后,擅自将其据为己有或者以其他当方式占有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遗失物的处理规定,属于利行为,可能会涉及到侵权行为。遗失物的定义遗失物是指所有权人无意丢或者,包括现金、证件、手机、包等。遗失物的特点所有权人对其丢或者忘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