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过的网贷竟然说逾期?这锅我可不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天突然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语气强硬地说:“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经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你一头雾水,心想:我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啊?更别说借钱了!可对方却信誓旦旦地拿出“证据”: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还有“借款合同截图”,这时候,你慌不慌?懵不懵?最重要的是——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越来越多的人反映遇到了“没有用过的网贷说逾期了”这种离奇情况,明明自己没注册、没授权、更没拿过一分钱,信用报告上却赫然出现一笔“已放款”记录,还被标记为“逾期”,这不是冤案,这是身份信息被盗用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会这样?
背后的套路并不复杂,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身份证照片、人脸识别信息、手机号等个人敏感数据,然后冒用你的名义在一些审核宽松的网贷平台上申请贷款,这类平台往往为了快速放款,风控机制薄弱,仅靠“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就完成放款流程,而一旦骗子得手,钱被转走,平台就会把这笔债务记在你头上。
更可怕的是,有些平台甚至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电子签约”,生成所谓的“借款协议”,然后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你没借过钱,却背上了黑户记录,影响买房、买车、办信用卡,甚至可能被限制高消费!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解释一下不就好了?”
错!平台不会轻易相信你的口头申辩,他们只认“合同”和“放款记录”,如果你不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这个“莫须有”的逾期记录可能会伴随你多年。
那该怎么办?
👉第一步:立即打印个人征信报告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申请一份详细的信用报告,查看具体是哪个平台上报了逾期记录,记录编号、贷款金额、放款时间等信息务必保存。
👉第二步:向涉事平台正式申诉
书面提交“非本人借贷”申诉材料,包括身份证正反面、情况说明、报警回执(如有)等,要求平台核查并撤销记录。一定要保留沟通记录和邮寄凭证!
👉第三步:报警处理
携带相关证据到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派出所报案,说明身份信息被冒用贷款的情况,警方立案后,这份《受案回执》将成为你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四步:向监管部门投诉
如果平台拒不处理,可向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投诉,施加外部压力。
特别提醒:
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而选择“花钱私了”,有些平台会建议你“先还上再说,后续再处理”,这是陷阱!一旦你还了钱,等于变相承认了这笔债务,后续追责难度极大。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发现名下有“没有用过的网贷说逾期了”的情况,请务必保持冷静,立即行动,时间拖得越久,对你的信用损害越大。核心原则是:不承认、不还款、不妥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日常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授权APP权限,不轻易进行人脸识别,定期查询征信报告,防患于未然。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没有用过的网贷说逾期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信息泄露时代下普通人面临的现实威胁。你没借钱,就不该背债;你没签字,就不该担责,面对不公,别沉默,别妥协。拿起法律武器,捍卫你的名誉与信用,每一次勇敢维权,不仅是为自己讨回公道,也是在推动整个金融系统更加透明、公正。你的身份,只能由你做主。
没用过的网贷竟然说逾期?这锅我可不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