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说我失联?我明明没跑路,这锅我不背!
“律师,我网贷逾期了,平台突然说我‘失联’,还说要起诉我、上征信,可我一直都在啊,电话也接,短信也回,怎么就成了‘失联人员’?”听完这些,我真替他们委屈——明明没有逃避责任,却被贴上“老赖”标签,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网贷逾期说我失联怎么办?
咱得搞清楚,“失联”在法律和金融语境里到底是个啥概念。
简单说,“失联”不是你主观不想还钱,而是平台联系不上你——比如电话打不通、短信不回、住址变更没通知、甚至换了手机号也没更新信息,一旦平台连续多次尝试联系你未果,系统就可能自动标记你为“失联客户”。
但问题来了:你明明在接电话、回消息,平台却硬说你失联,这合理吗?
不,不合理。
这里有个关键点:平台说你失联,必须有证据支撑,比如他们得证明:
- 多次拨打你的预留电话未接通;
- 发送短信、APP消息无回复;
- 寄送催收函件被退回;
- 且这些行为发生在合理时间内(比如连续7天以上)。
如果平台只是打了两三次电话没人接,就直接给你扣上“失联”帽子,甚至威胁要起诉、爆通讯录、上黑名单,那这操作就涉嫌夸大事实、恶意催收了。
更严重的是,有些平台为了加快催收流程,故意把“暂时联系不上”等同于“恶意失联”,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根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等相关行业规范,催收必须基于真实、准确的信息,不得虚构或夸大债务人行为。
那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别慌,我给你支几招:
👉第一步:保留沟通证据
从现在开始,凡是平台打来的电话,尽量录音;短信、微信、APP消息都要截图保存,哪怕你只是回了一句“我现在困难,过几天再谈”,这也是你“未失联”的有力证据。
👉第二步:主动说明情况
如果确实因为换工作、搬家、手机故障等原因导致暂时联系不畅,建议你主动联系平台客服,说明情况,并更新联系方式。主动沟通,永远比被动挨打强。
👉第三步:拒绝恐吓话术
如果对方一开口就是“你已失联,我们将上报公安”“列入失信名单”之类的恐吓,直接回应:“请提供我失联的具体证据,否则我将保留追究你们名誉侵权的权利。”
平台没有权力单方面认定你“失联”,更不能以此为由升级催收手段。
👉第四步:必要时投诉或维权
如果平台 persistently(持续地)污名化你,甚至向第三方泄露你的信息,你可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12363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举报。你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法律一样保护。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网贷逾期,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就彻底沉默,沉默≠逃避,但平台可不管这些,他们只看“能不能联系上你”。
哪怕暂时还不上钱,也要让对方知道你“人在、心在、责任在”。
你可以这样说:“我现在经济困难,正在想办法,希望你们能给我一点时间,别把我当老赖。”
这一句话,可能就避免了被标记为“失联”,也能为后续协商还款争取空间。
📚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第十条:催收过程中应尊重债务人合法权益,不得虚构、夸大债务人违约行为,不得使用误导性表述。《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
授信与催收应遵循合法、审慎、公平原则,不得采取暴力、恐吓、侮辱等不当手段。
✍️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误解、被污名化、被当成“消失的人”。
平台说你失联?先让他们拿出证据来!
你没跑,就不算失联;你愿沟通,就不该被惩罚。
面对不实指控,别忍气吞声,用证据说话,用法律护身。
逾期是经济问题,不是人品问题。
只要你不放弃解决问题,法律就不会放弃保护你。
💬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还钱是义务,但尊严是底线。”
别让一次逾期,变成一场人格的沦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