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房到底是什么?一文讲清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这是一套更名房,价格便宜,手续也快!”
听到“更名房”三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房子是不是有问题?能不能买?风险大不大?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更名房什么意思?它到底能不能碰?
“更名房”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说结论:“更名房”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俗称。
通常指的是——房子还没办出不动产权证(也就是“大产证”或“小产证”),但购房者想直接把名字换到合同或备案信息上,跳过“先过户再交易”的流程。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老王买了一套期房,签了购房合同,但开发商还没交房,也没办产证,结果老王临时缺钱,想把这套房“转手”给老李。
这时候,如果开发商同意,就可以直接把购房合同上的名字从“老王”改成“老李”——这就是所谓的“更名房”操作。
更名房的本质,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手房过户”。
更名房的三种常见类型
期房更名
最常见的一种,房子还在建,没交房,没产证,买卖双方通过开发商操作,变更购房合同上的买受人名字。
关键点:必须开发商同意,且当地政策允许。法拍房或查封房的“更名”误解
有些人把法院拍卖后直接登记到买家名下的房子也叫“更名房”,这是误解。
法拍房是合法过户,不属于我们说的“更名房”范畴。开发商内部认购更名
比如一些内部员工房、团购房,名额有限,员工买下后不想住了,就把“购房资格”转让出去,通过更名方式实现。
这种操作风险极高,往往游走在灰色地带。
更名房的“甜头”与“坑”
✅ 优势在哪?
- 省税费:因为没产证,不涉及契税、个税、增值税等,能省下几万甚至十几万。
- 速度快:不用等产证下来再过户,省时间。
- 价格低:原业主急用钱,往往愿意低价出手。
❌ 风险有多大?
- 政策风险:很多城市明令禁止期房更名,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旦被查,合同可能无效。
- 开发商不配合:开发商有权拒绝更名,毕竟合同是他们签的。
- 一房多卖:原业主可能把房子“更名”给多人,你最后拿不到房。
- 无法贷款:银行只认产证,没证的房子很难办按揭。
- 未来过户难:等产证下来,原业主反悔不配合,你只能打官司。
一句话总结:便宜的背后,往往藏着你看不见的代价。
律师建议:买更名房前,这几点必须搞清楚!
如果你真动心想买更名房,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查清当地政策:先去住建局官网或咨询律师,确认是否允许合同更名。
比如杭州曾全面叫停期房更名,违者三年不得购房。必须开发商书面同意:不能光听中介说“能办”,一定要拿到开发商盖章的《更名确认函》。
签三方协议:你、原业主、开发商三方签协议,明确权利义务,防止扯皮。
资金监管:别一次性付全款!建议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账户,过户完成再放款。
保留所有证据:合同、转账记录、沟通记录,全部存档,关键时刻能救命。
天上不会掉馅饼,便宜的房子,往往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虽然“更名房”不是法律概念,但其行为受以下法律规范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 购房合同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原则上可转让,但需开发商同意。《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条:
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后,不得擅自变更。
→ 擅自更名可能违反备案管理规定。各地住建部门通知:
如《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期房更名、炒卖房号。
“更名房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还没拿证的房子,通过变更合同名字来“提前转让”。
听起来省事省钱,但背后风险重重,一不小心就房财两空。
如果你不是内行人,建议远离更名房;如果非要尝试,务必律师把关、手续齐全、步步为营。
买房是大事,别为了省几万块,搭上一辈子的安稳。
真正的聪明人,不贪小便宜,只走合法路。
本文由资深房产律师团队原创撰写,内容真实、专业、可查证,严禁抄袭,如需法律咨询,欢迎私信交流。
更名房到底是什么?一文讲清你不知道的那些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