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到底有啥用?99%的人都没用对这笔隐形财富!
每个月工资条上都有一笔“公积金”被扣掉,但除了买房时好像用过一次,其他时候根本想不起来它还能干啥?甚至有人觉得:“这不就是强制储蓄嘛,还不如直接发成工资!”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揭开公积金的“真面目”——它不只是买房的工具,更是一笔被严重低估的“人生战略资源”!
公积金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国家帮你存钱”
公积金,全称“住房公积金”,是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一种长期住房储金。你交一半,单位也给你交一半,这笔钱直接打进你的个人账户,专款专用,但关键在于:它属于你!
听起来像社保?不,它比社保更“私人”,因为这笔钱不会被统筹,也不会被别人用。你的账户余额,完完全全归你所有,连利息都归你。
公积金的五大核心作用,你用了几个?
低息贷款买房——这才是“王炸”功能!
这是公积金最核心、最值钱的用途。
如果你用商业贷款买一套100万的房子,按30年等额本息、利率4.2%算,总利息接近75万。
而如果你用公积金贷款,利率3.1%(首套房),同样条件下,总利息只有约55万。
省下的20万,相当于一辆中档轿车!
很多城市还支持“组合贷”——公积金不够的部分用商贷补,利率照样比纯商贷低一大截。
✅ 重点提醒:公积金贷款利率是政策性优惠,不随市场波动,越早用越划算!
租房也能提取——年轻人的“救命稻草”
很多人不知道,没买房也能用公积金!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房租动辄三四千,压力山大,但如果你缴了公积金,完全可以申请租房提取。
比如在北京,每月可提取1500元用于租房;在上海,符合条件的还能按实际租金提取。
这笔钱直接打进你银行卡,等于每月多一笔“隐形补贴”。
装修、翻建、大修住房也能用!
你以为公积金只能买房?错了!
如果你家房子要大修、翻建,或者买的是“房龄老”的二手房需要改造,只要符合条件,一样可以申请提取公积金。
比如在杭州,翻建自住住房,最高可提取账户余额的90%。
这相当于国家给你发了一笔“装修基金”。
退休、离职、出境定居?钱全归你!
公积金不是“锁死”的钱。
当你退休时,账户里的本金+利息一次性全额返还,直接打进你的银行卡。
如果离职后不再就业,或者移民、出境定居,也可以申请销户提取。
说白了,这是一笔“强制储蓄+单位补贴+稳定收益”的三重福利。
特殊情况还能救命——重大疾病也能提!
部分城市还开通了“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提取通道。
比如在南京、成都等地,如果你或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过高,可以申请提取公积金用于医疗支出。
这虽然不是普遍政策,但关键时刻,真能“雪中送炭”。
为什么很多人“用不好”公积金?
- 信息不对称:很多人只知道“买房能用”,不知道租房、装修也能提。
- 怕麻烦:提取流程繁琐,材料多,干脆放弃。
- 单位不缴或少缴:有些企业为了省钱,不给员工缴公积金,或者按最低基数缴,这其实是违法的!
🚨 特别提醒:单位不缴或少缴公积金,你可以向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要求补缴!
建议参考:如何最大化利用你的公积金?
- 定期查询账户余额:下载“全国住房公积金”APP,随时查看余额、缴存记录。
- 优先使用公积金贷款:能贷满就贷满,利率优势太大。
- 租房别忘了提取:哪怕每月只能提1500,一年也省了1.8万。
- 关注地方政策:不同城市政策差异大,比如深圳支持“按月还贷自动提取”,非常方便。
- 维权要果断:如果单位没缴或少缴,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及时投诉。
相关法条依据(划重点!)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条例》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公积金不是“看不见的扣款”,而是国家送给你的一份“住房保障+财富积累”大礼包。
它不仅是买房的利器,更是租房、装修、养老甚至应急的“备用金”。
关键是:很多人缴了十年,却只用了一次,白白浪费了单位给的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机会。
从今天起,别再忽视你的公积金账户。
查一查余额,问一问政策,用对了,它真的能改变你的生活质量。
毕竟,这可是你自己的钱,单位还帮你“白送”了一半!
公积金到底有啥用?99%的人都没用对这笔隐形财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公积金不是福利的终点,而是你财务自由的起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