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流氓到底犯法吗?听律师给你讲清楚!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故意贴得很近,言语轻佻,动作暧昧,让你浑身不舒服?或者在社交软件上,对方一上来就发些露骨消息,言语不堪入耳?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人太耍流氓了!”但转念一想,又有点拿不准:“耍流氓是什么意思?它到底算不算违法?有没有法律后果?”
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来给你掰扯清楚这个既常见又模糊的词——“耍流氓”。
“耍流氓”到底是什么意思?
“耍流氓”这个词,听着像大白话,但其实它背后藏着不少法律门道。从字面理解,“耍流氓”指的是行为人通过言语、动作或姿态,对他人进行性暗示、性骚扰或带有侮辱性质的挑逗行为。它不一定涉及身体接触,但核心在于“让人感到被冒犯、被侵犯了尊严”。
- 地铁上故意蹭蹭别人身体;
- 微信里发“想你了”配上暧昧表情包,对方明确拒绝后仍不停骚扰;
- 公共场合讲黄色笑话,针对特定对象;
- 故意偷拍裙底、露骨偷窥等。
这些行为,群众常统称为“耍流氓”,但在法律上,它可能对应的是性骚扰、侮辱、猥亵、寻衅滋事等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耍流氓”到底犯不犯法?关键看行为!
很多人以为“耍流氓”只是道德问题,其实不然。我国法律对这类行为早有明确规制,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不敢维权。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杭州一位男子在地铁上用手“无意”触碰女乘客臀部,被监控拍下,女子报警后,警方认定其行为构成“猥亵他人”,依法行政拘留10天,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即使没有直接性接触,只要行为具有性暗示且违背他人意愿,就可能构成违法。”
别再以为“没动手就是开玩笑”!“耍流氓”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调侃,它可能已经踩到了法律的红线。
哪些“耍流氓”行为可能被追责?
我帮你梳理了几种常见情形,以及对应的法律后果:
言语骚扰型:频繁发送露骨信息、当面讲黄色段子、用下流语言评价他人身体。
→ 可能构成性骚扰,受害者可依据《民法典》第1010条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道歉、赔偿。动作挑逗型:故意贴近、抚摸、拍打他人身体敏感部位,哪怕“只是碰了一下”。
→ 可能构成猥亵,根据情节轻重,面临治安拘留或刑事追责(《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偷拍偷窥型:在更衣室、洗手间偷拍,或用手机偷拍裙底。
→ 涉嫌侵犯隐私,严重者构成强制猥亵罪或侮辱罪,最高可判五年以上。网络骚扰型: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送性暗示信息,甚至人肉、造谣。
→ 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中的侮辱、诽谤罪。
记住一句话:只要让你不舒服了,就不是“开玩笑”!你的感受,法律是认的。
遇到“耍流氓”怎么办?律师建议来了!
如果你或身边人遭遇类似行为,别忍气吞声!我给你几点实用建议:
- 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拍照、录像、保存聊天记录,尤其是监控视频,至关重要。
- 明确表达拒绝:大声说“我不喜欢这样!”或“请离我远点!”,让对方无法狡辩“我以为你愿意”。
- 及时报警:别怕麻烦,警方有责任受理,轻微的可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立案侦查。
- 寻求心理支持:被骚扰后产生焦虑、恐惧是正常的,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 勇敢维权:法律站在你这边,沉默只会纵容恶行。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以下是与“耍流氓”行为直接相关的法律依据,供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0条:
“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
“猥亵他人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7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耍流氓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街头巷尾的俚语,更是社会文明与法律底线的试金石。
每一个“不舒服”的瞬间,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次勇敢说“不”,都是对尊严的捍卫。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当圣人,但必须让“耍流氓”的人知道:
你的“玩笑”,可能是别人的噩梦;你的“随意”,可能换来法律的严惩。
别再让“耍流氓”成为被纵容的借口。
尊重他人,就是守住做人的底线。
法律,永远为清醒者撑腰。
—— 一名不愿沉默的律师
耍流氓到底犯法吗?听律师给你讲清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