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46次逾期一次严重吗?很多人搞错了重点!
手头紧,借了网贷,还了几笔,偶尔一次忘了还,结果平台电话轰炸、短信轰炸,甚至说要“影响征信”“被起诉”?更有人慌了:我都借了46次,就这一次逾期,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46次,逾期一次,到底严不严重?关键不在“次数”,而在“后果”和“性质”!
46次借款 ≠ 46次信用污点,但频繁借贷本身就是“高风险信号”
先说个扎心的现实:银行和征信系统不在乎你借了多少次,但在乎你怎么还。
如果你46次都按时还款,哪怕你借得频繁,征信记录上依然“干干净净”,但如果你有一次逾期,尤其是超过90天的“连三累六”式逾期,那可就真进“黑名单”了。
但问题来了——你都借了46次,说明什么?说明你资金链长期紧张,属于典型的“以贷养贷”人群。这种行为本身在金融机构眼里就是“高风险客户”的代名词,哪怕这次只是逾期一天,系统也会打上“不稳定”标签,未来再想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难上加难。
逾期一次,后果分“轻”与“重”
别被“一次”这个数字迷惑了。逾期的严重性,不看次数,看时间、金额和平台性质。
- 逾期1-3天:大多数平台有“宽限期”,不算上征信,影响小。
- 逾期超过30天:基本会被上报征信,留下“逾期记录”,5年内无法消除。
- 逾期超过90天:直接被认定为“恶意逾期”,可能被催收、起诉,甚至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如果你的这次逾期只是几天,且金额不大,及时还清,影响可控,但如果你拖了几个月,哪怕只有一次,那可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更关键的是,很多网贷平台是“非持牌机构”,虽然不上征信,但会把你的逾期记录共享给“大数据风控平台”(比如百行征信、芝麻信用),导致你在其他平台也借不到钱。
频繁借贷+逾期,等于“信用崩塌”的前兆
想象一下:你46次借款,说明你长期依赖短期资金周转。这一次逾期,可能不是偶然,而是资金链断裂的开始。
金融机构最怕的不是你偶尔犯错,而是你“习惯性依赖借贷”+“还款能力不稳定”。
重点来了:征信系统不会写“他借了46次”,但会写“他有1次逾期记录”+“查询次数过多”+“多头借贷”——这些标签加在一起,高风险”三个字。
法律上怎么看?逾期一次会坐牢吗?
很多人担心:逾期一次会不会被起诉?会不会坐牢?
这里必须说清楚:单纯的民事借贷逾期,不构成犯罪,不会坐牢。
但如果你有以下行为,就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 明知无力偿还还恶意借款(涉嫌诈骗)
- 被法院判决后拒不执行(可能构成“拒执罪”)
- 提供虚假资料骗贷(涉嫌贷款诈骗)
只要你是正常借款、非恶意拖欠,哪怕逾期一次,也只是民事纠纷,不会坐牢,但被起诉、被强制执行、影响征信,这些是实打实的后果。
✅ 建议参考:如果你已经逾期,这样做最稳妥
- 立即还款:越早还清,负面影响越小。
- 联系平台说明情况:如果是特殊原因(如失业、疾病),可尝试协商减免罚息或分期。
- 查征信报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确认是否已上征信。
- 停止以贷养贷:46次借款已经是危险信号,必须调整消费和还款习惯。
- 制定还款计划:优先还高利率、已逾期的贷款,避免雪球越滚越大。
📚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
逾期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网贷46次,逾期一次,表面上看是“小失误”,实则是“大隐患”。
它暴露的不是这一次的疏忽,而是长期财务失控的风险。真正可怕的不是逾期本身,而是你对借贷的依赖和对信用的漠视。
征信是你的“经济身份证”,一次逾期可能不会让你立刻崩溃,但46次借贷+一次失信,足以让你在关键时刻寸步难行。
从现在开始,停止以贷养贷,合理规划收支,珍惜每一次还款机会——因为信用,真的比钱更重要。
网贷46次逾期一次严重吗?很多人搞错了重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借钱容易还钱难,信用一旦受损,修复之路,远比你想象的漫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